|
|
|
|
|
|
2007-05-11 汪朗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面條應該算創(chuàng)立大宋王朝的功臣之一,。 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趙匡胤還是后周的殿前都點檢,統(tǒng)率精兵,,權(quán)傾朝野,。他見新皇帝年幼,,遂萌廢立之意。一次趙匡胤要領(lǐng)兵北征,,京城開封頓時流言四起,,說是“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富商大賈聞訊紛紛外逃,,市面大亂。老趙一見事已泄露,,生怕篡位不成引來殺身之禍,,于是急忙趕回家中向姐姐討教:“外面人言洶洶,如何是好,?”趙姐正在廚房做飯,,聞聽此言,,抄起面杖就掄,,厲聲說:“大丈夫臨事自己拿主意,,到家里嚇唬女人家算什么本事,?”老趙挨了一頓搟面杖,心里踏實了,,決心照既定方針辦,這才當上了皇帝,。如果當時老趙家不吃面條,沒準兒也少了趙匡胤陳橋兵變皇袍加身的故事,。當然,光吃面條還不行,,還得有個膽大心細遇事不慌的主兒,敢跟老趙當面掄搟面杖,。此事說明,頭發(fā)和見識并非反比關(guān)系,。所以后人往往懼內(nèi)。 宋代面條已經(jīng)相當普及,,做法也多起來,。除了水煮,,又有了炒、燜,、煎等花樣兒。據(jù)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已有專門的面食店,售賣的面條包括豬羊庵生面,、雞絲面,、三鮮面,、魚桐皮面、鹽煎面,、筍潑肉面、炒雞面,、大熬面、子料澆蝦臊面,、銀絲冷淘、耍魚面等,。名目繁多,,勾人涎水,。 冷淘就是涼面,唐時已經(jīng)流行開來,。潼關(guān)之西有一野狐泉,相傳泉水是野狐貍刨出來的,。于是有人在泉眼附近開了一家野狐泉店,專賣冷淘,。由于拿“野狐貍”做賣點,,生意很是不錯,“過者行旅止焉”,。當時朝廷官員,辦公可享用免費膳食,,冬天除正常飲食外,還要添加湯面和黃米肉粥,,“夏月加冷淘,、粉粥”,。 冷淘之中的槐葉淘,曾經(jīng)讓杜甫老先生饞蟲亂爬,,詩興大發(fā),賦得《槐葉冷淘》一首:“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jīng)齒冷于雪,,勸人投比珠,�,!跫{涼晚,此味亦時須,�,!本跻惨獓L嘗鮮,,可見冷淘的地位還是不低的。 杜詩畢竟不是食譜,,讀過之后讓人還不太明白這槐葉冷淘如何料理,倒是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說得比較清楚:“于夏季采槐葉之高秀者,,湯少瀹,,研細濾清,和面做淘,,乃以醯、醬為熟齏,,簇細茵以盤行之,取其碧鮮可愛也,�,!笨磥�,,這槐葉冷淘普通人家皆可為之,無非是榨取槐樹葉的汁液,,和面,,煮熟,,涼水冷卻。吃時再拌些酸咸之物,。不過,,眼下雖已是初夏,,在京城還是別惦記槐葉冷淘為好。老杜寫詩時,,尚不知環(huán)境污染為何物,,更沒見過敵敵畏,。 盡管面條與趙匡胤有些瓜葛,而且在宋代已經(jīng)蔚為大觀,但趙氏后代對面條似乎并不怎么認賬,,無論請吃吃請,膳食之中絕少其蹤跡,。南宋度宗一次過生日,,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提前一天湊份子給他祝壽,。壽宴之上是又歌又舞,,又吃又喝,百官們給皇上進了九盞酒,,說了不少遍萬壽無疆,,可讓皇上吃的主食只是干飯、胡餅,、蓮花肉餅、獨下饅頭,、水飯之類,,一碗壽面也沒得,。當時民間習俗,小孩子剛生下來就要吃湯餅即面條,,“必食湯餅者,則世所謂‘長命’面也,�,!笨苫噬侠洗蟛恍×�,,過生日卻只是吃干飯,未免差點意思,。不過,,這差點意思肯定是萬歲爺?shù)囊馑�,,不然臣子何敢如此�?BR> 后代宮廷之中,,也基本沒有面條的地位。清宮御膳房分為葷局,、素局,、點心局,、飯局等,各類菜點都有專門機構(gòu)負責,,包括熬粥,,唯獨面條靠邊兒站。慈禧太后過生日未見吃面記載,,只由點心局制作四盤壽桃了事。素局承辦的各類湯菜中,,倒是有片湯,、疙瘩湯、撥魚兒湯等,,但這些玩意兒只是面條的遠親,,并非直系,。清代皇上宴請臣子也很少吃面,�,?滴�,、乾隆辦過幾次千叟宴,把幾千個白胡子老頭從各地召集到宮中聚餐,,算是大飯局了。老干部中最老的超過百歲,,早已豁牙露齒,,最合適來碗熱湯面,但皇上偏偏不給,,讓他們吃什么肉絲燙飯。估計不少人得消化不良,。 面條不受帝王待見,恐怕是性格使然,。吃面條得人等面,,不能面等人,剛出鍋就吃的面條味道口感最好,。北京人吃面講究“鍋挑兒”,可謂深得其中三味,�,?墒腔噬铣燥埧傄思茏樱皇菦]準點兒,,什么時候想吃馬上就得備好,;二是傳諭后,,一百多樣飯菜得一齊上桌,少一樣廚師就得挨板子,。于是,,御廚只好把飯菜先做好了,,再用蒸鍋保溫,隨時候命,。其他菜點好歹還經(jīng)得起折騰,,面條如此這般之后,,就散了架成了糊糊。這等貨色,,當然沒有資格成為御膳,,所以面條注定只能與百姓為伍了,。不過,對面條來說這未嘗不是好事,,起碼還有懂得“鍋挑兒”的知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