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1-26 史麗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仔細想想,,其實食堂是最有懷舊意義的詞。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食堂正在消失,,多數(shù)都變成了寫字樓地下的快餐廳,用不銹鋼托盤盛菜,。飯票也變成了飯卡,。大搪瓷缸子,毛巾縫的飯盒兜子也都成了懷舊電視劇里的道具,。
食堂總有點計劃經(jīng)濟的色彩,,是住在大院里的人回憶中少不了的一部分。盡管記憶褪了色,,但還是很溫馨,。那時候的北京還不像現(xiàn)在,有那么多飯館,,也沒有麥當勞,、肯德基。家里大人出差時,,食堂是孩子們最后的避難所,。不過,那會兒的食堂沒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第一次知道“哈喇味”是什么味道,,就是吃了院里食堂的炒三丁后了然的。
上了大學后,,食堂更是讓人別無選擇的選擇,。從小在家當乖孩子,沒下過館子,,根本不會點菜,,只有吃食堂。但吃學校食堂讓我心懷恐懼,,關(guān)于食堂的著名“段子”就有——生物系學生從食堂打的菜中提取的“樣本”,,在顯微鏡下證明是痘豬肉,以及學生集體扁豆中毒事件,。
對食堂的記憶變得美好了是工作以后的事,。畢業(yè)后,終于進入了仰慕已久的坐落在宣武門附近的大單位工作,。當然那里的食堂更是鼎鼎有名,,在北京算有一號,號稱“北京三大名堂”之一,。而最體現(xiàn)單位食堂一招鮮的,,不能不提幾樣?xùn)|西,。
首先是“處級餅干”。一種由黃油,、面粉,、巧克力、核桃仁混合后的考制的曲奇,。平時不常做,,自要賣,定排長隊,,限量供應(yīng),,就那么一小屜,排在后面的常被告知“別排嘍”,。
為了能買到它,,常和大師傅“套瓷”,探討這些點心為什么這么好吃,。大師傅說了,,那曲奇是我們處長做的!其他林林總總,,好多點心,,都是奶油味比較重的,下料實在,,沒有防腐劑,,且價格不貴。為什么說不貴呢,,去趟星巴克,,就知道咱食堂的便宜了,而且味道更好,。
最神的是,,在單位食堂能買到趵突泉啤酒。啤酒的地方性很強,,因為和啤酒產(chǎn)地的水有關(guān)系,,這種牌子的啤酒味道比較甜,讓人難忘,,而且這種酒在別的地方很難買到,。
咖喱牛肉四塊錢一份,量還不少,,您去看看酒樓餐廳里的什么價兒,,沒個10塊20塊恐怕下不來。
三樓的自助餐,,10元敞開了吃,,酸奶管夠,,味道也不錯。
食堂的價格是硬道理,,食堂的入口處就有由財務(wù)部門用EXCEL統(tǒng)計的各種菜式的配料價格,、成本和售價。一望就明晰了,,這屬于“政策性”食堂,,都是成本高于售價的。
現(xiàn)在幾百號人一起吃飯的大場面已經(jīng)不常見了,,能吃上傳統(tǒng)大食堂的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奢侈,。珍惜吃食堂的機會吧,,因為它正成為正在消失的一道風景。不過,,可能也有些有商業(yè)敏感的商人能發(fā)現(xiàn),,既然有仿膳,為什么就不能開發(fā)出來個“仿食堂”的菜館出來,,又懷舊,,又有群眾基礎(ch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