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春季是原材料需求最為旺盛的季節(jié),。往年這個時候,進出日本國內第一大鋼鐵流通據點,、與東京相鄰的浦安鋼鐵團地的大型卡車川流不息,,今年卻顯得有些冷清,,因為國內鋼鐵訂貨減少了30%至40%。 從4月份開始,,日本鋼企開始執(zhí)行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達成的鐵礦石供貨最新協議,。鐵礦石價格每噸為105美元,比上一年度上漲92%,。按年度定價的長協機制也被打破,,縮短為三個月的季度定價,7月至9月的鐵礦石價格按4,、5,、6三個月市場現價的平均值定價。日本鋼企為何這么輕易就向鐵礦石巨頭繳械投降,,又打算如何消化成本,? 首先,日本使用的鐵礦石全部依賴進口,,從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巨頭的進口量占到了90%,日本鋼鐵業(yè)界人士坦言,,在賣方市場中,,日本已沒有領導鐵礦石價格談判的實力。在3月談判正式開始后,,淡水河谷立即拋出每噸100多美元的定價方案,,并將定價周期由過去的一年改為三個月,以反映市場價格變動。淡水河谷公司談判態(tài)度異常強硬,,日本別無選擇,。其次,對世界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來說,,中國才是他們最大的市場,,由于鐵礦石談判定價針對所有買家,礦產商不可能單對日本做出讓步,。此外,,日本鋼鐵企業(yè)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都持有股份,,其中在淡水河谷的持股比例高達15%,因此鐵礦石漲價的部分收益最終會回流,,日本鋼鐵企業(yè)將能從漲價中獲取一定收益,。 盡管在三大巨頭面前做出妥協,但日本鋼鐵企業(yè)早就留下了后手,。 一方面,日本鋼企希望漲價的負擔由亞洲新興市場承擔,。日本銀行的分析師就指出,,鐵礦石漲價也有有利的一面,因為日本企業(yè)對新興國家鋼鐵出口量大幅增加,。言外之意是,,可以通過提高出口鋼鐵價格向亞洲國家轉嫁資源價格上漲成本。2009年度日本是鋼鐵第一出口大國,,出口為3444萬噸,,2010年度,日本鋼鐵公司都在擴大生產,,由于其中很多是向中國出口,,因此資源上漲價格的部分成本將轉給中國用戶。 另一方面,,日本鋼鐵公司還向國內制造商轉嫁原料上漲成本,。鐵礦石談判價格剛剛確定,日本大型鋼鐵公司就放出口風稱,,鋼材要漲價20%,。日本鋼鐵聯盟會長宗岡正二3月30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鋼材每噸如果不漲價1.5萬至2萬日元,,將對各大鋼鐵公司的經營產生影響,。日本鐵鋼公司也如法炮制,開始向汽車廠家探討打破以年度為定價單位的長協機制,改為以三個月為單位定價,。 不過,,日本鋼企的如意算盤未必真能如愿。在日本國內,,制造企業(yè)對鋼鐵漲價抵觸情緒極大,。汽車制造商一致對鋼鐵公司說“不”。日本造船業(yè)界也放出口風說,,鋼板提價將使購買欲望下降,,合同期縮短對鋼鐵和造船業(yè)雙方都不利。一些制罐公司認為,,罐裝食品飲料廠商很難轉嫁上漲成本,,因為食品飲料廠家在通貨緊縮之際短期內調價困難,并要求以年度為單位固定白鐵皮價格,。據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日前發(fā)表的試算結果表明,,由于鐵礦石、鋼鐵用煤,、原油等資源價格上漲,,2010年給日本經濟將增加3.4萬億日元的負擔。經濟學家永濱利廣認為,,日本企業(yè)的經常利潤可能下降7%以上,。 此外,急于通過出口轉嫁原材料上漲成本,,完全不考慮亞洲新興國家的承受能力,,對亞洲的經濟只能起到破壞作用,亞洲新興國家的購買力下降,,反過來又會影響日本的鋼鐵出口,。如果找不到制衡機制,鐵礦石上漲有可能是長期的,、持續(xù)的,,日本鋼鐵公司如果一味通過出口轉嫁原材料上漲成本,鋼鐵進出口市場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對誰都沒好處,。 資源價格上漲,通貨緊縮,,內需停滯,,日本鋼鐵業(yè)界和世界金融危機之前相比今不如昔,感到步履艱難,。但無視市場變化,,一味提價轉嫁原材料上漲成本,,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和礦產商一樣短視,最終將破壞經濟復蘇,,使所有人深受其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