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社會保險繳費在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于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qū)甚至達到50%,這一比例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這是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的研究發(fā)現(xiàn)。(3月10日《新世紀》周刊)
社會保險被稱為“第二財政”,,雖然被用于民眾養(yǎng)老,、失業(yè)、醫(yī)療等方面,,但仍然具有稅收性質,。如果社保繳納比例過高,對民眾來說,,就是一筆沉重負擔,,占工資比重近四成的費率,自然會影響到公民消費,,進而影響到生活質量,。同時,這也會給企事業(yè)單位帶來沉重的壓力,,不利于企事業(yè)單位的發(fā)展。更何況,,對這筆巨大的資金如何使用,,民眾還有不知道、不明白的地方,,一些地方濫用社保資金進行投資和挪作他用,。 社會保險繳費納費比例為何如此之高?這有歷史的因素,。不過,,隨著國家所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就有必要適時調整,。過高的社保費率,,反映了社保制度存在的缺陷,也反映了國內財政收入分配制度不盡合理,。國家財政收入一直高于GDP增長速度,,但對社保的投入一直不曾提高,,這自然就會要求企事業(yè)單位和個人繳納比例要高些。而國內對社保的欠賬一直很多,,據(jù)報道,,社保資金缺口至少10萬億。原來投入就不高,,現(xiàn)在還有這么大的缺口,,這實在說不過去。并且,,從深層次看,,現(xiàn)在阻礙社保全國統(tǒng)籌的問題,各地差距較大,,也需要國家層面加大投入和統(tǒng)籌力度,,不能靠各地企事業(yè)單位和民眾去“均貧富”。 現(xiàn)在,,調整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制度,,已經箭在弦上,而要國強民富,,調低社保比例,,則也是重要的民生舉措。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局面,,一是國家要加大投入,,將扶持不良國企和沖銷銀行呆壞賬的資金,調整到社保投入上來,。二是將國企結余的大量利潤轉移到社保賬戶中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