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賀歲檔以突破30億元票房的成績落下大幕,。據(jù)統(tǒng)計,僅《阿凡達》和《2012》兩部好萊塢影片就切走17億元左右的賀歲蛋糕,,近50部國產片為10多億元打得頭破血流,,只有寥寥幾部盈利,。為次,業(yè)內人士呼吁中國電影實施“檔期保護”,,讓國產影片能夠在賀歲檔期避開進口大片,。(3月2日《新聞晨報》)
根據(jù)多年來的“行業(yè)規(guī)律”,每年賀歲檔開始之初的12月,,內地市場不得有進口分賬新片上映,。今年第一次“開門”就放進了“老虎”,引來電影人抱怨聲一片,。
誠然,,賀歲檔是近年來精心培育起來的電影空間,也是票房產值最高的檔期,。面對好萊塢大片的沖擊,,采取一定保護措施是必要的,但問題是像《阿凡達》,、《2012》這些觀眾期待的國外大片,,我們沒有理由將其拒之門外。一旦引進,,不管放于何種檔期,,都會對國產電影帶來沖擊,而且,,這種沖擊會隨著我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常態(tài)化,,關鍵是國產片要盡快增強自身“體質”,,提升應對外來沖擊的能力。
正如媒體所警告的,,國產電影不能像個孩子,,一受到委屈就回家找媽媽,媽媽庇護一時不能庇護一世�,,F(xiàn)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故事片的年生產數(shù)量達到四百多部,。躋身電影大國的我們不能患“軟骨病”,,更不可能關上門搞電影,否則永遠也成不了電影強國,。
不僅如此,,對于國產賀歲片來說,即使沒有好萊塢大片搶市場,,每年的賀歲檔也會有大量的電影商虧損,。以今年為例,50余部影片齊聚賀歲檔,,平均一天多就有一部電影上映,。扎堆的賀歲片,不僅給觀眾有選擇地觀看提供了依據(jù),,也給電影商們搶占市場份額擺下了戰(zhàn)場,。惡戰(zhàn)的結果自然是相互消耗,部分商家被淘汰,,造成人力,、財力等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賀歲檔現(xiàn)象折射出中國電影繁榮表象下的多重危機,。除了檔期開發(fā)不平衡,、院線建設不夠科學合理等,更糟糕的是電影人的功利與浮躁�,,F(xiàn)在的電影動輒就是大制作,、大牌演員撐場;內容同質,、互相跟風,;在宣傳推廣上極盡炒作之能事,在電影質量上卻不肯下苦功,。近年來,,我國雖然也不乏票房大好的電影,只是觀眾走出影院后,,總少不了口水滔滔,、罵聲如雷,。諸多功利驅使下的短視行為不僅無關文化推廣與體制構建,也忽視了電影競爭力的提升與背后的發(fā)展風險,。
《阿凡達》等電影的成功告訴我們,,電影的成功不僅靠閃光的票房數(shù)字,更需要觀眾的口碑和認可,。電影人不要迷信賀歲檔,,要理性看待檔期,只要影片質量過硬,,放在淡季也照樣創(chuàng)造票房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