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已經(jīng)超過2.39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長期以來積累的貿易順差是形成巨額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F(xiàn)階段,,我國應考慮調整貿易政策,適度降低貿易順差,,從根本上解決外匯資金過多問題,。
根據(jù)測算,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處于基本合理的水平,,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低估約4%。隨著我國經(jīng)濟率先反彈,,人民幣匯率又面臨新一輪升值壓力,。汲取上一輪人民幣持續(xù)快速升值的經(jīng)驗教訓,我國應該提前行動,,構建一套合理機制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wěn)定,。
近10年來,我國基本形成了貿易項下和資本項下雙順差的局面,,持續(xù)多年的雙順差造成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人民幣匯率面臨較大升值壓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wěn)定,,關鍵在于構建一套合理機制,,積極疏導境內外資金的正常流動。
再評估貿易政策,,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已經(jīng)超過2.39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我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順差是形成巨額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現(xiàn)階段,,我國應該著手考慮調整貿易政策,,適度降低貿易順差,從根本上解決外匯資金過多的問題,。
首先,,可考慮進一步修改加工貿易相關政策。當年我國大力發(fā)展加工貿易,,主要是基于我國勞動力充足和急需外匯資源的考慮,,經(jīng)過近30年的發(fā)展,我國加工貿易占全部貿易達到約50%,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力量,。當前,,我國正在培育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制造業(yè)需要轉型升級,,我國應逐步降低加工貿易比重,,將有限的資源用于打造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中國制造業(yè)產品。
其次,,出臺鼓勵擴大進口的相關政策,。通過擴大進口至少有助于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擴大進口有助于滿足國內多樣化消費需求,有助于我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的轉變,;二是擴大資源型,、高科技、新興產業(yè)等領域的進口,,短期可快速推動科技進步,、培育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中長期通過增加戰(zhàn)略性資源和技術的儲備,,有助于保障國家安全,,提高整體競爭力。
第三,,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09年以來,,各國紛紛采取行動,,通過各種方式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如印度央行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購買200噸黃金,,俄羅斯,、斯里蘭卡、毛里求斯等央行加入買入黃金行列,;2010年海灣貨幣聯(lián)盟,、拉美等國將相繼啟動貨幣聯(lián)盟并計劃發(fā)行類似歐元的統(tǒng)一貨幣,。我國的有效途徑應是逐步推動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逐步減少對外匯儲備的需求。
再評估資本項目政策,,完善有序的資本流入和流出渠道,。我國對資本項目實行較嚴格的管制,但長期以來在鼓勵外匯流入的政策指導下,,我國對資本流入的管制程度往往低于資本流出,,這使得資本項目下也積累了較多的順差。資本項目政策可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調整:
一是適度控制外匯資金流入,防止助推人民幣升值,。上輪人民幣升值期間,,境外的外匯資金保持快速流入。如境外IPO籌資額,,2005-2008年分別達到約206.5億美元,、393.5億美元、126.9億美元和45.6億美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審批累計金額約157億美元,,大量資本項目下外匯流入加速了人民幣升值步伐。在境內流動性較充裕和外匯儲備充足的背景下,,我國應綜合考慮對資本項目下資金流入的控制,。
二是進一步鼓勵境內企業(yè)對外投資,擴大外匯的投資渠道,。當前我國對外投資的主要渠道是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2005-2008年,我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額分別為122.6億美元,、176.3億美元,、248.4億美元和559.1億美元,同期我國吸引的FDI金額分別為603.2億美元,、637.6億美元,、680.2億美元和924.0億美元,兩者相差甚遠,。相比較而言,,我國QDII審批投資額度增長較快,目前已達到約559.5億美元,,成為外匯資金流出的重要渠道之一,。
建立境內外本外幣債券市場,平衡外匯供需,。穩(wěn)定匯率的根本點在于保持本外幣供需基本平衡,。未來我國經(jīng)濟仍處于發(fā)展機遇期,境內外幣規(guī)�,?赡苓M一步增加,,同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境外人民幣規(guī)模將不容小視,。這兩個領域的本外幣規(guī)模將是影響匯率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可考慮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境內外幣債券市場,,積極疏導境外人民幣和境內外幣資金的正常流動,。
第一,,進一步發(fā)展境外人民幣離岸業(yè)務。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政策陸續(xù)出臺,,允許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允許內地企業(yè),、金融機構和財政部在香港發(fā)行人民幣企業(yè)債和國債,,先后與韓國央行、香港金管局,、馬來西亞央行,、白俄羅斯央行、印度尼西亞央行,、阿根廷等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雙邊貨幣互換協(xié)議,。作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必然產物,境外人民幣規(guī)模將逐步增大,。我國應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推進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發(fā)展:一是進一步拓展人民幣使用的范圍和規(guī)模,,增加境外市場上人民幣供給量;二是促進債券發(fā)行主體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活躍境外人民幣債券市場,;三是豐富境外人民幣投資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第二,,擴大境內外幣債券市場,拓寬外幣持有者投資渠道,,減少外匯儲備壓力,。境內外幣資產的運用范圍比較狹窄,經(jīng)濟主體很少愿意持有外幣,,中國人民銀行幾乎成為國內外匯市場唯一的買入者,,貿易順差和FDI渠道流入的外匯資金幾乎全部轉變成國家外匯儲備,從而引發(fā)人民幣升值,。我國應擴大境內外幣資金的投資渠道,,提高外幣收益水平,其中比較有效和可行的做法是擴大境內外幣債券市場,。建議從三方面著手推進外幣債券市場發(fā)展:一是將債券投資主體擴大至普通居民,,進一步貫徹“藏富于民”的理念;二是鼓勵“走出去”的企業(yè)和進出口企業(yè)作為外幣債券發(fā)行主體,,滿足國內企業(yè)加快“走出去”的需要,;三是債券品種應以中短期為主,,以較好的流動性活躍外幣債券市場,。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課題組:陳衛(wèi)東,、宗良、鐘紅,、張友先,,執(zhí)筆:張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