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時有人口問題方面的專家提出,要適時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特別是適時放開二胎指標,。中國人口學會政策委員會委員陸杰華表示,建議夫妻雙方有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上海市人口計生委主任謝麗玲也表示,上海非常鼓勵符合條件的夫妻生育第二胎。毫無疑問,,有關二胎的政策,是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最有效方法,。相關政策的研究和調整,,宜早不宜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人口問題上,我們國家是有著深刻歷史教訓的,。上世紀五十年代,,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計劃生育的建議,結果被打成右派,,并且隨后就有了"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重大失誤。到了八十年代,,過重的人口負擔成了我們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的一大阻礙,于是國家實行了一胎化政策,,近三十年來,,在減緩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按照一分為二的哲學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三十年過后,,當獨生子女也成為父母的時候,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就變得日益嚴重起來,,當年有人提出的"四二一結構"(即4個祖輩老人,、2個父輩中年人和1個獨生子女的結構),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在社會上,。將來一對年輕夫婦有可能要贍養(yǎng)雙方的8位祖父母,、4位父母,這是一定會出問題的,。 如果說三十年前的"一胎化"算是人口問題"硬著陸"的話,,那么,,下一次的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就無疑應該是一次"軟著陸",。"軟著陸"的意思,,就是少引起、甚至不引起較明顯的新的社會問題,。那么,,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有關的決策必須是超前的,要前瞻到幾十年之后,,這就叫"預則立",。不能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去想辦法,那樣付出的代價將是難以估量的,。 當然,,適當增加二胎的愿望,實行起來必須是慎之又慎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指向性"問題。比如,,目前一些大中城市里,,"丁克家庭"逐漸增多,所謂"丁克"也就是DINK,,它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字頭湊在一起的,,那四個單詞的意思連起來就是"夫妻都有收入但沒孩子"。這樣的家庭,,以及那些夫婦都是獨生子女但也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應該都屬于鼓勵生育的對象,但事實上,,偏偏是這些人不想多生,。
如果說當年的"一胎化"政策主要是考慮到我們人均占有的社會財富,特別是貨幣財富太少,,那么將來的計生政策,,就更多地是要考慮到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人均占有自然資源的多少,,以及人們的綜合生活質量等問題,。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大課題。不過,,現(xiàn)在我們的決策能力,、預見能力也比當年提高了很多倍,從技術條件上講,有高性能的計算機,,有日益發(fā)達的網(wǎng)絡,,有日漸成熟悉的人口信息采集和處理方法,這些,,都為提前謀劃生育政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和保障,。 也許,放開生育二胎的政策還遠未到出臺的時候,,目前最應該做的就是把現(xiàn)行的政策用好,,對"雙獨夫婦"鼓勵生育二胎,對一般夫婦仍然鼓勵生育一胎,,嚴格禁止超生,。但對于這樣的涉及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必須以超前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的眼光來看待,,做到未雨綢繆,才不會重演"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歷史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