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近年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中國明顯加快了海外投資的步伐,。不久前,,中國高層領導明確表示,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把外匯儲備運用與企業(yè)“走出去”結合起來,。筆者認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直接投資,,從現實看,,是化解高額外匯儲備的最佳選擇;從長遠看,,應該是進入歷史新時期后,,中國對外經濟戰(zhàn)略的發(fā)展方向。從發(fā)達國家走過的路看,,都經歷了一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戰(zhàn)略轉變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能不能成功實現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轉變,,成為未來中國增強在世界經濟地位的關鍵,。
在接受海外直接投資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世界的直接投資市場上,中國還是個新來者,,可能會遇到許多目前還預見不到的種種難題,。把這些難題想的多些,多準備幾套預案,,勝算能更大些,。
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直接投資,首先遇到的問題可能是“買得到還是買不到”的問題,。戰(zhàn)后,,更多地靠國家的整體政治,、經濟和技術實力推動海外投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西方國家體系內,,也曾有因政治原因導致企業(yè)跨國并購失敗的先例,。被視為西方體系之外的中國,進入全球直接投資市場后,,遭遇政治麻煩的可能性更大,。近年間中國企業(yè)的海外并購活動確實取得重大進展,有中國企業(yè)先后收購加拿大Tanganyika公司,、哥倫比亞石油公司,、俄羅斯秋明-英國公司烏德穆爾特油公司、美國第一國際石油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但像中海油收購美國尤尼科公司交易流產,、中鋁注資力拓失敗這種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失敗的案例也不少。正如有媒體的文章所說,,“中國企業(yè)在海外經濟的‘遠征’途中漸行漸遠,,多方阻撓因素也隨之而來。其中商業(yè)活動政治化便是暗影之一,,一些國家在面對中國企業(yè)收購時表現出的政治恐懼癥為雙贏之路設下了重重關卡,。”
筆者認為,,由此表明中國企業(yè)在海外投資中還要學會“院外游說”等手段應對海外商業(yè)行為中遇到的政治麻煩,。當然,這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幫助,,就像商船遇到海盜,需要派軍艦去護航一樣,。
成功地收購了海外企業(yè),,或者直接投資海外建成新企業(yè)后,能不能辦下去,,賺到錢,,對“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è)來說,可能是更大的考驗,。從日本海外投資的經歷看,,弄清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投資于投資對象國相對弱勢的領域,,成功的機會要大的多,。上世紀80年代的“廣場會議”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人在海外投資方面有些忘乎所以,,大肆收購美國的房地產,,甚至收購電影公司。在美國經營管理房地產,、拍電影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強項,,結果賠了大筆錢后,又被迫賣給了美國人,。而那時日本人在汽車制造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已經不輸于歐美了,,日本人在歐美投資建設的汽車廠,至今在歐美的汽車行業(yè)中也是佼佼者,。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海外投資的領域將有可能從目前主要是礦產資源的采掘向制造業(yè)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商品輸出,,消化外匯儲備。而中國在制造業(yè)領域中,,哪些是強項呢,?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介紹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鋼鐵,、有色、石化幾個行業(yè)的關鍵品種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重大裝備振興計劃已見到了成效,,重大技術裝備能夠實現自主化。發(fā)電設備,,特別是動車組技術水平和部分通信裝備,,市場占有率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家電,、皮革,、家具、羽絨制品,、自行車等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0%左右。電子信息技術產品,,通信,、計算機、關鍵元器件,、電視,、音視頻技術和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功能和國際上也是有一比的,。筆者認為,,這些具有相對強勢地位的企業(yè)走出去直接投資,,勝算的機會肯定大些。而那些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yè)如果為走出去而走出去,,在海外直接投資,前景恐怕不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