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是最近一年來比較流行的詞語,。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內許多地方都提出要看到“危中有機”,要力爭“轉危為機”,,要“彎道超車”,。 近日,針對國內股市的進一步上漲,,專家也有了新的解釋:這是一次不亞于網絡股泡沫的“新興市場泡沫”,。這種說法恰好迎合了人們對經濟走勢的判斷。那么,,中國股市真的能“彎道超車”嗎,? 中國是典型的“趕超經濟”,正處于“年輕力壯”的快速發(fā)展時期,,具備綜合實力,、人口紅利、制度改革,、后發(fā)優(yōu)勢,、廣闊的國內市場和相對豐富的自然資源等有利條件,“彎道超車”固然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比如,時機的問題,。雖然,,“每一次危機發(fā)生時也意味著機遇隨之而來”,,但是機遇究竟何時來臨?如果未來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彎道”,,那么,,盲目“踩油門”會不會導致一連串的事故? 比如,,方向的問題,。未來的機遇究竟在哪兒?這可能更加重要,。 比如,,火候的問題。措施不僅要“得力”,,還要“得當”,,蠻干只會留下一系列的后遺癥。 比如,,自身狀態(tài)的問題,。一些隱患“超車”時可能發(fā)現不了,要到過后才會暴露出來,。 再比如,,博弈的問題。如果所有選手在“彎道”時都不剎車,,都想“超車”,,大家一齊“踩油門”,結果就很可能人仰馬翻,,倒下一大片,。 “危”中固然有“機”,,但是到目前為止,,有些機會我們也并沒有把握好。比如,,沒有利用危機進行結構性調整,;沒有趁機在全球范圍內大量采購資源,建立儲備,;沒有充分利用手中的外匯在海外“抄底”,;沒有化解房地產泡沫;沒有解決好分配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沒有大舉進行市場化兼并重組,;沒有大力扶持技術創(chuàng)新…… 此外,在利益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彎道超車”是否會導致新一輪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結構失衡,?眼下,,危機尚未過去,鐵礦石談判就遭遇“卡殼”,;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又重回高位;樓市,、股市泡沫吹大,,境外“熱錢”虎視眈眈……怎能不令人擔憂? 試想,,如果我們的國企在“彎道超車”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臃腫,、效率更低下,而它們的競爭對手卻借危機調整,,變得更加有效率,、有活力,技術也更領先,,那么,,該如何應對? 說到底,,我們還是不能輕易相信中國經濟會與世界經濟完全脫鉤,,也不能輕易相信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會與發(fā)達國家完全脫鉤。 人們把資產價格泡沫歸咎于通漲預期,。實際上,,截至6月份,國內CPI同比,、環(huán)比都還是負數,,并無通漲的“癥狀”。由于去年的基數較低,,預計今年四季度CPI可能會逐月上漲,,但持續(xù)時間可能不會超過三個季度。難道僅據此我們就把多年的儲蓄押在股票和房產這類長期資產上嗎,? 從制度層面來看,,中國股市也不具備“彎道超車”的條件。首先,,盡管進行了一些基礎制度改革,,但中國股市的行政色彩和“圈錢”本質并沒有發(fā)生本質變化;其次,,保護股東利益的機制和文化沒有形成,;第三,,退市制度形同虛設;第四,,投資者結構單一,,缺乏融資融券、指數期貨等做空工具,,公募基金“千人一面”導致市場大起大落,;第五,發(fā)展債券市場“雷聲大雨點小”,,投資渠道單一,,“熱錢”四處流竄;第六,,資本市場稅收制度不合理,,監(jiān)管不力,變相鼓勵了短炒,、投機,。 就拿剛剛發(fā)行的中國建筑來說,融資近500億元(今年全球最大IPO),,凍結資金8876億元,,發(fā)行市盈率高達51.29倍。盡管自稱有廉價土地,、保障性住房建筑方等壟斷資源,,但是作為一個充分競爭行業(yè)的老國企,如此高定價怎么也算不上“保守,、實在”,。在其身后,還有一大批排隊等候的“抽血者”,。這就是泡沫給既得利益方帶來的切實好處,。 “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不意味著對股市、樓市的價格作出保證,�,!芭菽弊畲蟮奶攸c就是中間已被“掏空”,等著別人來“填窟窿”,�,!澳嬷芷跀U張”也罷,“彎道超車”也罷,,“輸入型通脹”也罷,,這些噱頭都改變不了“泡沫”空心化的實質。如果股價、房價已提前透支了未來,,而“高回報”,、“高通漲”最終又沒有兌現,那將是一場災難,。更不要提這中間可能出現的曲折和市場情緒的無常了,。 “通脹”和“泡沫”是財富重新分配(或掠奪)的手段,在此過程中,,損失最大的往往是中等偏下階層,。在擊鼓傳花的“博傻”階段,,行情完全由資金推動,,聰明的“滑頭”或許能趁機賺取差價,但也要時刻警惕接下“最后一棒”,。對長期投資者而言,,最需要關注的是“未來的現金流回報”。以高估的價格買入資產,,根本不可能戰(zhàn)勝通脹,;戰(zhàn)勝通脹、保住財富的唯一“利器”就是保持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