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多家知名網(wǎng)站都轉發(fā)最新一期《新周刊》文章:“唐山———悍馬之城”,。文章稱:在唐山這樣一個地級市,大街上每天跑的豪車有幾千輛,,既有價值近千萬元的賓利、勞斯萊斯,又有價值數(shù)百萬元的法拉利跑車,還有像蘭博基尼,、邁巴赫、瑪莎拉蒂,、保時捷卡宴等豪車,,僅悍馬、陸虎就有700多輛,,簡直就是一個世界名車博覽會,,這樣的狀況,,在中國其他城市是不多見的,。 唐山在河北,我是河北公民之一,,對這篇報道,,我反復看了兩遍,按照一般邏輯,,“悍馬”是財富的標志,,是富有的象征,唐山能夠被媒體冠以“悍馬之城”的榮譽,,自己應當感到自豪和光榮,。可是,,與此相反,,我絲毫沒有這樣的感覺,原因是:從財富取得的方式看,,像唐山這樣的城市之所以能夠被稱為“悍馬之城”,,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鐵礦煤礦等礦產資源,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唐山市的GDP總量超過3500億元,,經(jīng)濟總量幾乎接近全省的四分之一,,說唐山“富可敵省”一點也不夸張。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那些掌握資源開采的個體老板,,靠礦產資源迅速暴富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我國礦產資源的低稅率,,據(jù)國家發(fā)改委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先生2007年6月12日對媒體披露的數(shù)據(jù),,長期以來,我國資源的稅率還不到德國,、法國的1/30,。我們國家的礦產資源稅平均為1.18%,而國際為8%,,小煤礦生產的煤炭,,每噸售價幾百元,卻只交幾塊錢的資源費,。當?shù)V產開采行業(yè)成為聚集財富的洼地時,,各色人等通過各種方式競相進入,其財富來源的公平性就自然很難獲得社會的認可,。 從對財富的消費方式看,,“悍馬之城”所報道的現(xiàn)象,完全是一種畸形消費,、炫耀性消費,。據(jù)報道中介紹,唐山市有些富豪,,花費數(shù)百萬元,、上千萬元購買豪車,完全是一種心理需求,,如有的老板看到別人購買跑車以后,,自己和老婆也每人購買一輛,放在門口供村里的人“參觀”,;也有的老板,,一人擁有三四輛豪車,目的就是為了兜風,。這樣的“悍馬之城”,,同樣難以引發(fā)人們的自豪感。 “悍馬之城”現(xiàn)象啟示我們:在今年國家財政遭遇負增長的情況下,,增加財政收入的渠道比較多,,既有政府機關減少開支的舉措,也有出臺新稅種的必要,。面向富人征稅,,利用稅收杠桿調節(jié)收入分配,,盡管一直爭議不斷,但由此對社會帶來的正面效應必須承認,。不久前,,政協(xié)委員蔡繼明披露:我國0.4%的人掌握了全國70%的財富。這一數(shù)據(jù)也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從縮小收入差距還是從擴大內需的視角來看,用稅收杠桿來調節(jié)富裕階層的收入,,應當是順理成章的,,這和“仇富”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沒有人否認現(xiàn)在是寵富的時代,,但是,,當一個眾人皆知、被冠以象征著富裕的稱號,,但獲得者以及廣大社會公眾,,沒有感到其所帶來的自豪感、光榮感時,,這個稱號就等于失去了靈魂,,“悍馬之城”就是如此。這樣的稱號還是越少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