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回放]
日前,,“2009-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汽車協(xié)議供貨汽車廠商名單”正式公布,。這份名單當中,除了人們熟悉的歷來公務車主要車型捷達,、寶來,、標致、愛麗舍,、飛度,、帕薩特、別克,、奧迪等之外,,作為豪華車的華晨寶馬,、北京奔馳也位列其中,后者頓時引起社會廣泛的議論,。
對此,,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說,這是一次例行采購,。這次采購共有38家汽車廠家生產的834款車型中標,,其中華晨寶馬、北京奔馳有9款車型中標,,均為國內生產,,并非進口產品。汽車品牌進入協(xié)議供貨目錄,,只是一種供貨資格,,并不意味著采購單位就將實際采購該類車型。另據了解,,根據近年來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質量提高,、銷售價格下降的實際情況,中央國家機關調低了公務用車配備標準,,一般公務用車由排氣量2.0升以下,、價格25萬元以內,下調至1.8升以下,、價格16萬元以內,;機要通信用車調至排氣量1.6升以下、價格12萬元以內,,目的在于降低公務用車購置經費支出,。在此次中央國家機關采購名單上的30余家汽車供應商中,自主品牌的數(shù)量已接近一半,。除了自主品牌一貫占據優(yōu)勢的越野車和面包車外,,轎車領域也有上汽的名爵、榮威,,一汽的奔騰,,長安的悅翔、志翔,、杰勛,,比亞迪的F3、F3DM以及吉利的金剛,、遠景,,奇瑞的A5、A3、旗云,、東方之子,,長城炫麗、酷熊等多達數(shù)十款的自主品牌,。 然而,,之所以這次“協(xié)議供貨汽車名單”會引起如此多的注意,一方面因為公務車采購一向占據政府行政開支的大頭,,另一方面國內汽車制造水平的提高與自主品牌的崛起也使得公務車采購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概念的爭論
隱藏在這次公務車采購爭論中最明顯的分歧之一就是對于“國產車”的不同認識——在中國制造的所有汽車是否都屬于“國產車”,更進一步來說,,在自主品牌的產品質量有所提高,、產品品種也比以前豐富許多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公務車采購是否應該向自主品牌傾斜是對立的雙方爭論的中心,。 由于我國汽車制造業(yè)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不發(fā)達,,因此國產車雖然長期成為公務用車,但在質量穩(wěn)定以及舒適性等許多基本方面一直不能夠讓人滿意,,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一系列頂著國際著名品牌的“國產車”才真正縮短了中國汽車制造與海外同行的差距。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掛著海外品牌的“國產車”作為進口車的替代品,,一直是國內公務車采購的主體,這樣的格局至今沒有變化,。 從這次引起頗大爭議的奔馳與寶馬來看——按照政府采購公務車的有關規(guī)定,,部長級和省長級干部配備排氣量是3.0升包括3.0升以下的,價格在45萬元以內的轎車,,副部長和副省長級干部采用的是3.0升,,價格在35萬元以內的轎車——奔馳與寶馬不僅在國內制造多款3.0升及以下排量的車型,而且價格也能夠控制在35萬-45萬元之內
(包括一些車型能夠給公務車批量采購以特別的優(yōu)惠價),。從這個角度上看,,應該說這些頂著國際著名品牌的“國產車”完全符合公務車采購的條件,。 然而,,針對于某些專家只要制造地是中國且其產品一定比例之上的零部件都在中國制造的就是國貨這樣的論點,不少人覺得以韓國,、印度,、日本等國的情況來看,公務用車應該選擇完全的“國貨”,,雖然自主品牌主要分布在中低端市場,,但論其產品種類,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不相上下,有人還進一步質疑政府采購公務車的有關標準長期不變,。
海外的例子
其實,,對比海外,政府在采購公務車時往往比較傾向于本國品牌,。同時,,那些公務用車也往往以比較普通的警用車、市政用車為主,,比較少用豪華車,。 據介紹,美國政府公車數(shù)量受到嚴格控制,,聯(lián)邦政府一個上千人的部,,公務用車往往只有幾十輛,州政府的公車數(shù)量也不多,,不少市政府可能只有幾輛甚至沒有一輛公務車,。公務車中,出于安全因素,,美國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國務卿,、國防部部長等少數(shù)頂級官員的車輛有較高特權,。其他高級官員包括多數(shù)部長、國會議員或是州長,,上下班都開私人汽車,,只有參加公務活動時才可以用公車。美國政府的公務車會在車牌上注明只能由政府使用,,有的車身上也會噴涂“政府用車”字樣,,公務車外出就和普通汽車一樣遵守交通法規(guī),如數(shù)支付停車費用,。德國聯(lián)邦政府只為聯(lián)邦級的領導人和各部部長,、國務秘書配備公務用專車。司局長級的官員只保證公務用車,,不配備專車,。即使在“寶馬”的家鄉(xiāng)——德國,雖然政府沒有明確要求把“國產車”作為公務用車的選購類型,,但國內明文規(guī)定,,不準購買歐盟以外生產的車輛。 同為汽車業(yè)發(fā)展相對成熟的日本,,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大型上市企業(yè),,公務用車的使用管理更“小氣”,。政府各部門內部嚴格限制公車數(shù)量。有一部分是總務省自己購買的車輛,,另一部分是連人帶車從出租汽車公司包租而來,。例如總務省2000多名工作人員,擁有52輛公務車,,其中24輛是領導專車,,另外28輛是公用車。政府機構也不開班車接送工作人員上下班,,鼓勵職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給予一定的交通補貼。
務實的態(tài)度
當然,,以國內目前的情況而言,,突然大幅度地減少公務用車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但在公車的采購中在同等質量下,,逐步優(yōu)先考慮對自主品牌以及環(huán)保節(jié)能小排量車型和新能源汽車的傾斜應該是比較務實的態(tài)度,。
熟悉汽車制造業(yè)的人們知道,長期以來自主品牌汽車通常都局限在經濟型車領域,,這是造成政府采購基本被合資品牌所壟斷的主要原因,。如今,自主品牌產品線更加豐富,,一些中高端車型在質量上也有大幅提高,,因此也能夠比較多地進入政府采購的名單之中,但具體的采購車輛數(shù)量和合資品牌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至于奔馳、寶馬也進入政府采購名單這件事,,其實將它們硬生生地劃去才是真正有違公平,。如果哪一天公務車都不使用3.0升及35萬-45萬元之內這個標準了,奔馳,、寶馬也就會從名單上消失——當然前提是這兩個豪華品牌不會大幅度降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