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fā)改委決定自3月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90元和180元,,同時成品油零售價格也隨之同步提高,。至此,繼去年12月18日和今年1月15日兩次下調油價后,,成品油價格走勢完成了一個由跌及漲的循環(huán),。
與之前多次成品油調價不同,最近三次價格變化處于罕見的經(jīng)濟衰退背景之下,,并且調價舉動均依據(jù)于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因而,當成品油價格實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輪回之后,,對于相關改革機制成效的討論也應該初具眉目了,。 就此次成品油漲價而言,爭議的焦點在于相關定價機制依據(jù)確定,,以及對具體價格變動時機的把握,。按照相關部門介紹,“國內汽,、柴油出廠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和合理利潤確定”,這也就是說,,海外市場是決定國內市場價格的最主要因素,。但現(xiàn)實的問題是,這一定價邏輯忽略了國內自身因素的影響,,單純讓國內成品油價格復制海外市場的調整變化,,極有可能會與國內現(xiàn)實的成品油市場狀況出現(xiàn)偏差。 盡管國際原油價格從最低35美元/桶反彈達到50美元/桶,,但國內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化卻遠沒有如此明顯,。當下國內成品油市場的首要問題并不是供不應求,而是油企開工不足,、庫存積壓,、產品滯銷。市場需求持續(xù)低迷,,國內整體能源生產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下行態(tài)勢,。截至2月末,全國成品油庫存量達到1485.23萬噸,,同比增長36.3%,;當月全國原油產量1431.8萬噸,同比下降4.6%,;原油加工量2579.8萬噸,,同比下降5.1%。由此可見,,國內外的成品油市場狀況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海外市場受到歐佩克減產、金融投機等因素影響返身向上,,而國內則由于實體經(jīng)濟提振乏力,,能源市場需求依然持續(xù)疲弱,市場本身并沒有給予油價提高的內在動力,。 對于成品油定價而言,,究竟是選擇復制國際油價,還是首要考慮國內現(xiàn)實供求狀況,?更為重要的還不只于此,。由于依照相關行政部門所確定的只是指導價格,本來理論上市場最終的成交價格仍然可能體現(xiàn)需求萎靡的現(xiàn)狀,。但令人遺憾的是,,基于目前成品油市場的雙寡頭競爭格局,市場競價機制并沒有長期持續(xù)的可能性。 不久前,,國內成品油市場就曾一度出現(xiàn)激烈的價格戰(zhàn),,在上海、西安等幾個大城市,,中石化和中石油競相降價,。然而,彼時的價格熱潮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盡管高庫存壓力迫使石油巨頭的確有著降價促銷的意愿,,但是通過共謀去共同鎖定高價位才更加符合壟斷企業(yè)的利益需要。由此,,我們看到兩大巨頭經(jīng)過融洽溝通后,,各地的降價行為在短期內就偃旗息鼓,最終還是鎖定了指導價格上限,,市場競爭根本無法持久。真正因此而受到傷害的,,則是那些在經(jīng)濟危機中困難掙扎的企業(yè),。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因其剛性需求屬性,最終吞噬了企業(yè)控制成本的艱辛努力,,同時也阻礙了經(jīng)濟復蘇步伐的大步前行,。這樣的市場影響與結果并不符合當下
“擴內需、保增長”的調控政策基調,。 客觀地講,,單純就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整體規(guī)則而言,盯住國際市場價格也不乏道理,。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味的跟隨復制,,基于成品油市場價格的行政定價屬性,最終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還需要更加規(guī)范,、透明的定價細則安排,。筆者認為尚須如此改進:其一,定價所依據(jù)的所謂“國內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潤”等缺乏客觀標準和依據(jù),,需要在征求各界意見后進一步明確化,;其二,成品油市場競爭機制嚴重匱乏,,阻礙了合理市場成交價格的形成,,因此應該盡快開放和鼓勵民營成品油企業(yè)的準入競爭,徹底打破雙寡頭壟斷的市場局面,。只有在完成了這兩項相關改革制度推進后,,才能夠真正地讓成品油價格調整符合國內現(xiàn)實的市場狀況,也唯有此,成品油調價才能夠不再遭受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