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鐵道部的最新規(guī)定,,從3月15日開始至6月30日,鐵路部門將對列車運行中的空閑臥鋪進行打折,,優(yōu)惠幅度在20%~50%——這個消息比較引人注目,,原因在于中國的鐵路票價異常堅挺。就人們平常的思維想象,,別說打折了,,不上浮票價就已謝天謝地了。
據(jù)有關分析,,鐵道部此次推出打折優(yōu)惠政策,,是因鐵路自春運后進入淡季,拉動旅客乘車需求的愿望比較強烈,。還有分析認為,,這是鐵道部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推出的營銷策略�,?傊�,,在這個各種需求都在減少的時期,中國火車票的需求似乎也在減少。
關于上一次打折的“美好記憶”,,差不多是7年前的事了,。如果針對人們的記憶做一個調查,估計沒幾個人能夠記得,。
1984年,、1998年、2002年,,鐵道部曾經(jīng)3次對“空閑臥鋪”進行打折優(yōu)惠,。如此做法,當然可以看作是對市場資源的充分利用,。無論如何,,打折都給人一個明確信號,在需求遠遠大于供給的中國鐵路,,在特定的時段,、特定的路線上,供給肯定是常常大于需求的,。
雖然春運期間一票難求,,但只要熬過了春運,人們買張火車票并不困難,,但票價則必定是全價的——疑問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全價票是否自然而然地證明,,在春運之外的時間,火車票也完全不愁賣不出去呢,?
除了春運期間有關部門會定期發(fā)布火車票的情況,,以及火車上的小廣播偶爾喊一下還剩多少票之外,普通消費者平時其實很難及時得到火車票數(shù)量的變化信息,。于是,,對這種信息的判斷,便常常來自各自的經(jīng)驗總結——只要不是非常時期,,上了車再買票,,并不是什么難事。
中國鐵路的市場化看上去進程很慢,,而在其內(nèi)部,,其實早就不是鐵板一塊。此次鐵道部推出打折優(yōu)惠的政策,,總體上應該予以肯定,。起碼,主管部門看到了需求的波動,。而在壟斷的背景下,,價格管制盡管有其必要,,卻不意味著無法開展市場化嘗試。如果不將內(nèi)部的“黑市”納入規(guī)范渠道,,那不過是放任損公肥私者對消費者的盤剝,。
哪怕在一個壟斷的市場中,在一個政策管制的市場環(huán)境下,,市場化運作并非沒有生存空間,。關鍵問題在于,有關部門是否有動力做到不厭其煩,、不怕瑣碎地細分市場,。這一次打折優(yōu)惠是否有動力呢?說不好,,也許有吧——春運過去了,,淡季卻來了,而金融危機弄得坐火車的人恐怕也確實少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