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9年后,,面對一些西方國家再次降息,,中國利率政策究竟調與不調,社會各界十分關心,,國際社會正在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14日表示,中國央行反通縮和維護幣值穩(wěn)定的決心堅定,未來降息空間不大,,更不可能實行零利率政策,。(2月14日
中國新聞網(wǎng))日前,周小川行長在被問起利率是否再次下調時也說,,中國貨幣政策并非只有利率手段一個選擇,,其他可供使用的手段很多。兩個重量級央行官員的話語,,被媒體解讀為近期再次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大大減弱,。
近段時間,面對國際上的降息潮,,一些專家特別是國際投行的專家一直在呼吁中國再次降低利率,,甚至有專家呼吁應該像美國那樣實行準零利率或者零利率,這樣才能刺激經濟,,啟動內需,。筆者認為,,在中國實行零利率或者準零利率不可行,,不是最佳選擇。
央行副行長利用“橘子是不能跟蘋果相比”的形象比喻來說明各個國家利率手段的內涵和定價機制不同,,并從零利率可能導致資本流出國外,,不利于刺激本國經濟以及對銀行的影響來佐證中國不能實行零利率政策。除此以外,,筆者從中國國情,、從防范金融風險以及國際上的無數(shù)案例來談談為何中國不能實行零利率政策。
從中國國情和中國人喜愛儲蓄,、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傳統(tǒng)習俗看,中國必須保持恰當?shù)睦仕健?008年9月以前,,中國長期處于負利率狀況,,在中國金融產品缺乏,資本市場不景氣的狀況下,,大多數(shù)居民還是依靠銀行儲蓄來保值增值,。今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0%,,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相比較,,出現(xiàn)了正利率現(xiàn)象。但是,,必須看到構成CPI主要內容的食品價格上漲4.2%,,食品是百姓的主要消費商品,占消費支出比重很大,這就給百姓實際感覺是物價并不低,,“錢仍然不值錢”,。中國人保守理財、持家的傳統(tǒng)習俗,,使得大多數(shù)人就是利率為零也會把錢放到銀行,,畢竟在風險與安全權衡上,大多數(shù)人還是選擇安全,。如果中國實行零利率政策,,不僅對經濟拉動作用有限,而且損失的是最為普通百姓的利益,。
零利率或者準零利率政策看似對當前經濟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將會給未來埋下經濟風險隱患。美國發(fā)生的金融危機,,與過去實行的零利率政策密切相關,。眾所周知,美國從2001年后,,為了應對網(wǎng)絡泡沫破裂帶來的經濟衰退,,實行了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利率幾乎接近于零,。使得房地產泡沫,,資本市場泡沫被無限吹大,魚目混珠,、五花八門的金融新產品令人眼花繚亂,,結果釀就了今天的苦酒。
1992年2月之后日本進入零利率時代,,雖然此后經濟有所復蘇,,不過零利率大大降低了借貸成本,投資者大量借入日元,,然后兌換成其他儲備貨幣投資海外,,雖然增加了海外日元市場投資,但實際上嚴重削弱了對日本國內消費的寬松效應,,零利率政策適得相反,。
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多,,經濟剛剛有所起色,,無論國家還是百姓底子并不厚實,如果實行像美國的零利率政策導致經濟金融出現(xiàn)問題,,波及面更廣,,影響更大,,狀況更加嚴重。中國經濟確實經不起折騰,,一個穩(wěn)定貨幣政策支撐下的平穩(wěn)經濟發(fā)展應該作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