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危機、金融危機和能源危機的共同作用下,,糧價高漲和供應短缺作為糧食危機的兩個方面分別在今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得以涌現,。聯合國糧農組織會議總結道,“2008年全球糧食市場出現了劇烈動蕩,,由于世界各國面臨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發(fā)達國家未來很可能會轉向保護主義,并削減國際援助,,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將繼續(xù)面臨嚴峻局面,�,!�
應對糧食危機需要一場全面有效的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糧食危機是全球治理失效的直接后果,,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以及其引起的各種自然災害,、能源價格波動、金融市場投機行為等都對糧食安全有深刻影響,。首先,,全球變暖催生的干旱、水災,、海平面上升等還將長期困擾著人類的糧食生產,。然而國際社會迄今仍未找到應對全球氣候危機有效之策,遑論其不斷加劇的天氣災難,。其次,,國際油價的波動不僅影響到各國對生物燃料的投資和生產,更直接關系到農業(yè)生產本身,。然而無論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能源機構還是八國集團等對于穩(wěn)定石油價格和供應問題都缺乏有效措施。第三,,由歐美日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經濟組織一方面在監(jiān)管國際游資炒作糧價方面令人失望,;另一方面也無力管理糧食市場的無序操縱與糧食危機的市場恐慌。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更增加了世界糧食安全的不穩(wěn)定因素,。
上述這些困難也預示了全球糧食治理活動所面臨的舉步維艱的境遇,。2008年6月全球領導人聚會羅馬,“決心利用一切手段減輕當前糧食危機所造成的苦難”,。自此以后,,2008年6月起,聯合國糧食安全高級別會議,、八國峰會、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世界糧農組織大會特別會議,、APEC峰會等重要國際和地區(qū)會議都將糧食安全作為重要議題,都對解決糧食危機問題提出了種種措施和主張,,然而仍然應對乏力,。原因主要有三條:一是沒有針對作為生物燃料生產大國的美國采取任何道義上的譴責或實際約束。美國20%的玉米用于燃料生產,,直接催生了高糧價,。二是在履行對糧食援助承諾方面,也沒有更為具體和務實的執(zhí)行辦法,。三是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對農產品實行高額補貼,,大搞貿易保護,,沖擊全球農產品市場和價格。目前,,以歐美為主體的全球糧食治理體系已成為影響全球糧食安全的主要障礙,。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發(fā)達國家卻總想把糧食危機的責任推給中國和印度,,認為這些國家糧食需求的增長推動了世界性糧食危機,。
展望未來,糧食危機的最終解決必須通過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造和重塑,。當前國際社會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盡量克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在氣候變化,、金融和發(fā)展援助等方面的內在缺陷,減緩其對糧食安全危機的沖擊,。在注入新的積極因素的同時,,不斷改造現有的國際經濟體系。首先,,糧食危機是各種危機的綜合體現,,世界各國不能單純重視糧食價格和供應本身,而應統(tǒng)籌運用金融,、貿易,、援助、環(huán)境保護等各項措施,。其次,,糧食安全和世界貿易金融體系密切相關,世界各國需要減少和最終消除發(fā)達國家農業(yè)補貼,、關稅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第三,加強相關國際組織的執(zhí)行力度,,推動全球糧食峰會,、八國峰會、聯合國大會等會議作出的各項糧食援助承諾得以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