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147美元的最高點漸次回落,,9月1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91.15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價格則跌破90美元關口,,收于每桶89.22美元。國際油價大幅下挫,,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面臨相當壓力,。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從宏觀經(jīng)濟考慮,,國內成品油價格存在下調的可能性,。(《新京報》9月17日)
飽受高油價之苦的人們終于看到了油價下調的些許希望,這對國內宏觀經(jīng)濟調控而言,,也顯然是一大利好。今年6月,,頂著CPI高企帶來的通脹壓力,,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了1000元,,這是國內成品油最近的一次調價,,當時國際原油價格位于每桶136美元的高位。從136美元至90美元左右,,三個月內國際油價下跌了約1/3,。在此情況下,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理由充分,。但是,,熟識國情的人們都知道,國內成品油價格有著“跟漲不跟跌”的習慣,,當國際油價下跌之時,,“與國際接軌”便容易被淡忘。 民眾所以對國內油價多有抱怨,,不僅在于“跟漲不跟跌”或漲得快,、降得慢,也不僅在于石油巨頭的高額利潤讓一些民眾產(chǎn)生相對被剝奪感,,更在于國內成品油價或漲或跌,,讓老百姓心里沒個準譜。信息不對稱甚至不透明,,讓人們無從判斷國內油價什么時候會漲,、什么時候會跌,,該漲多少、跌多少,。比如,,進口一桶原油能煉多少噸汽油、柴油,,其中的煉油成本,、運輸成本及銷售成本是多少,當國際原油價格為每桶90美元時,,相對應的國內成品油價應該是多少,,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到底還有多大差距。再比如,,各大石油巨頭的原油自采率分別是多少,,在國內自采原油的成本幾何、價格幾何,,在石油對外依存度約為50%的情況下,,國內成品油價該不該完全與國際接軌…… 所有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問題,。正因為這個機制缺失,,普通民眾無從對油價漲跌作出判斷,導致民怨,。從政策層面來講,,這又不僅僅是信息公開問題,更是一個涉及科學決策,、保持政策長效性的問題——正因為缺少一個穩(wěn)定而合理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才導致有關部門對成品油的價格調控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甚至會受到石油巨頭的要挾,,調控政策難免滲入石油巨頭的意志,。 本來,市場就是最靈活,、最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但鑒于我國石油行業(yè)屬于壟斷行業(yè),成品油價格實行國家調控,,因此需要有關方面作出政策安排,,在充分考慮國情(包括民眾承受能力、經(jīng)濟調控需要等)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合理穩(wěn)定的成品油價格長效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或漲或跌、漲多少跌多少,,都有據(jù)可依,、有章可循,,油價漲跌的正當性將能以看得見、看得懂的方式實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