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機構必須強調自己的資產質量時,,他們的資產質量往往值得懷疑。房利美與房地美就是如此,。美國財政部與美聯(lián)儲為兩家機構
“背書”,,這使美國金融業(yè)受到更深的質疑。
房利美與房地美近日爆發(fā)的信用危機,,使中國機構購買美國長期債券的風險水落石出,,中國金融機構的投資能力再次遭到強烈抨擊。在去年下半年次貸危機爆發(fā)后,,仍然增持美國債券的行為,,被視為不可容忍的失誤。 中國投資機構該怎么辦,?被動購買美國債券,,就等著被稀釋;主動投資,,收獲的是更大損失,。 根據美國財政部2007年6月30日發(fā)布的海外持有美國證券情況報告,房利美與房地美兩家公司排名前五的外國債權人依次是中國,、日本,、開曼群島、盧森堡和比利時,。海外投資者共持有1.3萬億美元的機構長期債券,,占總數(shù)的21.4%,其中大部分來自“兩美”,。中國是美國長債最大投資者,,持有3763.3億美元長債,中國香港地區(qū)投資者持有195.8億美元長債,。 中國損失慘重,。由于這些債券有政府隱性擔保,損失比次債稍低,,即便以比較保守的30%比例計,,中國也將損失1128億美元,,超過此前次貸損失。按照2007年年報,,工行投資美國次級房貸支持債券總額為12.26億美元,,中行投資為74.5億美元,兩者加總共86.78億美元,。如果損失一半,,為43.38億美元。而中投投資黑石,、國開行投資巴克萊,全都浮虧過半,。如果以此糟糕的方式使用中國的外匯儲備,,很快我們便會耗散掉數(shù)千億美元。 應該注意,,美國政府的信用擔保僅限于美國公司,,至于投資者,“他們應該為自己不明智”的投資負責,。如果投資者受到評級公司的誤導,,那么,可以訴諸于法律要求賠償,。美國政府搶救房利美與房地美,,禁止市場針對包括房利美與房地美在內等共19檔金融股進行無券放空交易,7月16日,、17日兩天,,兩家公司股價大漲60%以上。美國的“搶救運動”絕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對于債券投資者承擔法定的擔保義務,。以世界銀行,、美國政府以往挽救金融危機的做法,目的一是阻止風險蔓延,,火燒到成熟市場,,第二就是保住美國機構和美國投資者。我們不應對于美國政府的擔保過于樂觀,。 中國金融機構出師不利,,最讓人擔憂的是封閉的重商主義思潮重新抬頭。人們寧愿關上國門——我玩不過你,,不跟你玩了總可以吧,。這種封閉的做法會讓中國市場化倒退,是威脅中國經濟重大隱患,。 中國機構海外出擊的腳步是否會因此放緩,?很有可能,。由于風險越來越大,以前信心勃勃的抄底論現(xiàn)在被巨虧論和擔憂論所取代,,導致投資行動越來越謹慎,。國內輿論充斥了對于中國金融機構海外投資能力的不信任,并進而質疑外向型經濟的錯誤,。有消息稱,,高層已經否決了國開行1.36億英鎊的增持計劃,顯然是因為擔心巴克萊銀行長期前景,。 1.8萬億的外匯儲備沒有成為財富,,反而成為燙手的山芋,如此顯悖常理的情形值得我們警惕,。 我們不應該忘記,,在內地資金出擊境外的戰(zhàn)役中,也有成功的例子,,如私募基金在香港市場炒作窩輪就獲益不菲,。國人并不缺乏走過國門的勇氣,也不缺乏與交易對手過招的智慧,。問題在于,,國內機構被捆綁住了手腳,一些大而無當,、受到嚴厲行政管束的國家隊,,代表中國在國際市場與人過招,他們既缺乏正確的激勵機制,,又受到行政管制,,服從領導而不是服從收益成為這些機構的行動準則。而那些有正確激勵機制的市場機構,,連上場過招的資格都沒有獲得,,只能在境內與香港市場小打小鬧,興風作浪,。 對于中國而言,,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形成人才的機制,,中國投資者并不是天然劣等,,而是因為在最活躍的國際資本市場上我們派出了僵化的“軍隊”。 中國不可能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建成世界強國,,那只能讓我們回到重商的中世紀,。對于中國金融機構海外投資能力的擔憂,如果演變成對外開放的討伐,,是以一個更重大的錯誤取代前一個錯誤,,將是我國的不幸,。我們需要的是檢討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機制根本,改變目前以大為強,、以國企為惟一可以依賴的作法,,更大程度地放松對市場的管制,使世界認識中國的市場力量與市場化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