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王老福特曾說,,再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事情了,。而擱到國內(nèi),,提起工資,,再沒有比國企薪酬更牽動人心的話題了,。
前天,,多家媒體曝出一條“據(jù)傳”的消息:“據(jù)稱國資委啟動預算改革干預央企薪酬制度”,,雖然這風不知來自哪里,,但一夜間就催生起公眾對國企薪酬合理化新一輪的希冀,。而昨天,,另一條新聞也見諸各大媒體:“14年同工不同酬,75名集體工將河北大唐電廠(原集體所有制,、現(xiàn)股份制企業(yè))告上法庭,。”
國企薪酬有多亂誰也說不清,,但至少有四大亂特別典型:
一,、國企,尤其是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運輸,、電力等被稱為12豪門的央企薪酬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據(jù)統(tǒng)計,早在2006年,,12豪門職工的收入就已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有余,。 二、部分國企高管的高薪令同行羨慕不已:去年年報顯示,,中國神華,、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央企高管年薪2006年以來均超越民企。 三,、國企內(nèi)部薪酬高的高來低的低,。大中型國企特別是壟斷行業(yè)央企的小日子大大好于普通國企,但即使您有身在壟斷央企的幸運,,還得接受如下現(xiàn)實:高管收入是普通職工的十倍,、百倍甚至數(shù)百倍,一年多拿幾百萬元不稀奇,,這還沒把雜七雜八的報銷算進去,。 四、身份歧視,。就算同在一國企,、面對面做同樣活計,一頂集體工的帽子就能讓您的收入只有人家的一半或更低,。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企囿于招工指標限制,大招所謂集體工,、合同工,、勞務工,用非正式身份雇傭更廉價的勞動力,,訴大唐電廠的75名集體工不過其中小小的一群,。 壟斷國企一邊哭窮、一邊漲價,;一邊向國家要補貼,、一邊給自己發(fā)高薪;一邊是年薪12萬元的抄表工,,一邊是也在抄表,、年薪僅2萬元的集體工,上演著一出激起全民公憤卻遲遲不肯落幕的鬧劇,。 怎么解決這一痼疾,?可以自下而上改進——如職工維權,、專家建議,但我們看到,,職工維權是螳臂當車,,以大唐電廠案為例,在廠方給出和解條件后堅持訴訟的集體工縮水到了5名,。 至于專家建議,,基本是國民很關注而國企沒動靜。當然,,也能自上而下治理,。如國資委牽頭,對國企中的央企,、央企中的豪門央企,、豪門央企高管的高薪進行精確打擊,但這法子不能治本只能解氣,。而國資委據(jù)傳推出的總額預算管理又不能解決內(nèi)部收入差距,,甚至讓人為高管會不會犧牲員工收入以自保而擔心。 說穿了,,同工同酬,、按勞取酬都需要在市場中推行,否則怎么也倒騰不出一個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如果國企高管不是從勞動力市場招來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而是前官員或準官員,,那他永遠是老爺而不是管家。如果國企存在誰正式,、誰集體的身份特區(qū),,那正式工就是貴族,收入遠高于市場水平,,集體工是平民,收入甚至比市場水平還要低,。沒有真正的聘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治療都只是零敲碎打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