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在近十年里上漲十倍,。特別是近兩年里漲幅尤其兇猛,自2008年初突破了每桶100美元這一重要心理關口后,,而今又逼近每桶140美元的關口,。石油供求不平衡、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國際投機資金大量進入炒作,,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被公認為高油價的成因,。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以上各因素其實長期以來就一直存在,,為何在上世紀整個90年代里油價總體上波瀾不驚,,而到近年才連年高漲,?
先看石油供需不平衡。據(jù)BP報告,,去年全球原油日產量同比下降了0.2%,;而消費量卻增長了1.1%,,去年全球原油消費量的增幅還略低于近10年的平均水平,,而2007年的油價的增長幅度卻特別突出,。因此,世界石油的供需關系在30年以來其實并沒有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的情況下,,僅僅用供需關系基本面因素來解釋近年油價異常迅猛高漲還是不夠的,。 再談國際石油地緣政治,。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儲備集中于在中東西亞非洲等政治局勢多年不穩(wěn)的地區(qū)。近幾年里,,雖有諸如持續(xù)多年的伊拉克混亂,、尼日利亞武裝襲擊產油區(qū)、伊核問題及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威脅升級等事件,,對油價產生一定影響,,但類似因素在前些年油價低迷時也長期存在,,只是造成油價短期波動,因此地緣政治不應該是促成本階段油價連年高漲的主要因素,。 再研究國際投機資金炒作,。國際石油價格通過作為美國WTI石油期貨的價格決定,。WTI期貨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上場,,也在倫敦洲際交易所(ICE)的網絡期貨交易市場被交易,。有證據(jù)顯示,因WTI期貨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受嚴格監(jiān)管,,近年美國的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就通過不受美國監(jiān)管的倫敦ICE頻繁買進,從而直接推高了原油價格,。早在2006年油價還處于60美元之時,,美參議院一個委員會就此進行了調查,報告明確指出大量買入期貨合約是油價走高的主要黑手,。但美國政府卻無視此報告,,而且在美參院聽證會上,政府代表還作證說石油行情并未與供求基線有太大脫離,,反對參院提出的配合強化監(jiān)視對倫敦ICE交易的要求,。顯然與石油利益集團關系密切的布什政府對投機行為的默認是使投機能夠大行其事的重要原因。 最后,,再看美元貶值的因素,。研究表明近年來油價確實有相當部分的非理性攀升,但是美元貶值在本階段油價急升的過程中影響有限,。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近期國際油價連年快升的主因是國際大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鉆市場漏洞的空子大肆投機操作而美國政府對此又采取放任態(tài)度的結果。另外,,諸如國際地緣政治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也直接或間接與美國有關,。可以說國際油價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或間接地受美國政府政策的巨大影響,。因此雖然近期油價仍被許多人認為還有上升空間,,但考慮到無論是麥凱恩還是奧巴馬所代表的利益集團都與布什政府不同,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對石油及其相關政策變化的預期就有可能影響投機走向,,從而改變油價持續(xù)猛升的勢頭。 油價高漲對于我國來說影響甚大,。6月20日起我國雖開始執(zhí)行成品油調價,,但國內油價仍與國際油價相差懸殊。由于油價與CPI指數(shù)密切相關,,提升油價對國民經濟可謂牽一發(fā)動全身,,因此我國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實行國內外油價接軌。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我國油價提升一宣布,,國際油價應聲下跌。這一方面再次印證了本期油價高騰受投機因素影響巨大的推論,,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國國內石油消費也已達到對國際市場有反作用的程度規(guī)模,。而我國宣布國內油品提價又恰恰在王岐山副總理在美國參加第四次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結束的次日,也同樣意味深長,。 應對油價高漲,,我國一方面要大練內功,開源節(jié)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外部石油供應渠道。鑒于目前國際石油仍受美國影響較大這一現(xiàn)實,,加強與美國的對話與合作,,就應該是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策略之一。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