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為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別按0.5個百分點上調,。這是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第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后,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的歷史高位,。
由于6月4000多億的到期央票和到期回購增強了對沖必要性,,且前期外匯儲備激增加大了資金回籠壓力,所以從國內視角看,,此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主要著眼點似乎在于“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各類券商的分析報告也大多認為在市場普遍預期5月中國CPI漲幅將有所回落的背景下,,“通脹尚不能構成此番行動的主要動因”。
在筆者看來,,如果從全球視角審視中國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在全球通脹已經取代次貸危機成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共同面對的最大現(xiàn)實問題之際,央行此次行動的時機選擇和豐富內涵都值得深思,。從根本上看,,短期通脹指標的階段性變化和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并不會對央行政策連續(xù)性產生任何干擾,央行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于控制長期通脹具有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
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不僅是中國緊縮貨幣政策的重要信號顯示,,也是新興經濟體共同抵御通脹風險的標志之一,同時也意味著全球貨幣政策博弈由錯配向協(xié)調有效改善,,這種差異性減小的政策結構變化將有助于避免“搭便車事件”的發(fā)生,,進而有助于控制全球通脹風險。在6月7日中國宣布調升存款準備金率之前,,歐美貨幣政策趨向發(fā)生了重要轉變,。6月5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一次講話中流露出對月度通脹企及13年高點的深度擔憂,,歐元區(qū)基準利率可能將不再經歷任何下調而直接上調,,最快甚至可能在7月就會發(fā)生。此后,,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美國總統(tǒng)布什、財長保爾森也先后表達了對通脹上行,、美元超跌的不安,,美國貨幣政策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年內美國基準利率反轉上行的可能性不斷加大,。
與此同時,,作為新興市場另一代表的印度,由于削減了燃油補貼,、上調了食用油的價格,,其通脹指標已經觸及44個月高點,市場普遍預期印度央行將于8月之前上調利率或準備金率,。毫無疑問,,次貸危機之后全球通脹在美元貶值、國際貨幣體系紊亂,、卡特爾組織力量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已經成為威脅世界經濟穩(wěn)健復蘇的頭號風險,在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貨幣政策均流露出緊縮跡象之時,,中國適時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作為緊縮貨幣政策的重要延續(xù),,充分表明了中國在自然災害發(fā)生之后依舊緊盯長期通脹的政策取向,。這種“有所為”的舉動不僅彰顯了中國貨幣當局的長期視野和全局視野,也給尚在國際范圍內流行的“中國輸出通脹論”以有力反擊,。
從歷史數(shù)據(jù)分析,,中國的從緊貨幣政策延續(xù)性和獨立性的保持對于全球物價穩(wěn)定而言至關重要。1980年至2007年的28年間,,全球通脹率在3.50%至37.47%間波動,,平均通脹率為13.28%,其中,,發(fā)達國家通脹率在1.39%和12.94%間波動,,平均為4.07%,而發(fā)展中國家通脹率在5.38%和127.59%間波動,,平均為33.87%,。不能否認,發(fā)展中國家通脹惡化是構成全球通脹惡化的主要原因,,而中國的緊縮貨幣政策趨向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重要表率,,將對全球通脹預期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從政策工具選擇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相對減小了上調基準利率的必要性,,這實際上避免了人民幣匯率由于利差變化而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值得注意的是,,5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從100.23較大幅度上升至102.75,,“對美升值,對非美貶值”的不對稱結構也轉變?yōu)楦蠓秶娜嫔�,,如此背景之下,提高利率可能性的降低將減小人民幣升值預期,,一定程度削弱國際投機資本流入的動力,。跨境資本流入的激勵減小對于控制長期通脹顯然不無裨益,,畢竟剛剛發(fā)生的越南危機就已經表明,,國際資本流入的失控很可能會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物價穩(wěn)定形成致命打擊。
總之,,從全球視角審視中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對長期通脹的深謀遠慮值得深入思量。當然,,控制通脹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央行后續(xù)政策搭配的使用更需要持續(xù)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