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房地產土地囤積及資金沉淀評估報告》(下稱“報告”)估測,到今年底,,開發(fā)商規(guī)范和非規(guī)范囤地約為10億平方米,。在2002年~2006年間,山東,、江蘇,、浙江和四川省的土地囤積最多的省份。銀行體系每向房地產行業(yè)注入4元資金,,就約有1元被沉淀在土地上,。(中國新聞網
12月4日)
依筆者看來,這份報告并沒有太大的新意,,只不過用一組相互關聯的數據說明了房地產利益集團的一連串利益鏈條,。從地方政府長期未能完成供地計劃和監(jiān)管,到銀行貸款被開發(fā)商或儲備中心沉淀在土地上,,再到開發(fā)商囤積居奇,,人為造成商品房嚴重的供求失衡,從而形成了強烈的房價上漲預期,,以便從中漁利,。報告認為,如果持續(xù)目前的供地,、囤地和房地產金融,、稅收政策,商品房價格極有可能持續(xù)大幅度上漲,。顯然,,報告摸準了房價上漲的脈門,,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也為下一步加大宏觀調控,,遏制房價上漲,,提供了清晰的解決問題的路線圖。
但一些房地產大鱷卻提出相反的觀點,。潘石屹說,,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在房價的暴漲問題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土地供應不足,。而任志強也認為,房價上漲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土地供給制度的變化(包括招拍掛制度與緊縮土地供給),。(《人民日報海外版》12月4日)但筆者留意到,不管是北師大的報告,,還是開發(fā)商,,都把矛頭對準了房價上漲根在土地上,一個是說土地供應不足,,另一個則是說并不是沒有土地供應,,而是開發(fā)商有意囤積土地,造成一種土地供應不足的假象,。
但無論如何,,人們對雙方的信息與數據,仍然處于混沌和迷離的狀態(tài)之中,。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從房地產熱中獲得的利益主體提供的數據總是呈現出這樣的一種偏向:目前的房價只是溫和上漲,房價的上升還有空間,,房屋的空置率并不高,,房價收入比是比較低的,甚至高房價意味著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強,,而土地的供應是緊張的,,囤積土地是“欲加之罪”,。那么,,這些信息傳達的意圖非常明顯,對于消費者來說,,現在是購房的好時機,;對于政府來說,,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是沒有必要的�,;蛘咭部梢赃@樣說,,信息的混亂,為幾個能夠有效影響消費者行為,,從而推動房價迅速攀升的神話的生產提供了可能,。
其中之一就是土地資源短缺的神話。建房所需要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且中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緊張。粗看起來,,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但要作為推動房價扶搖直上的理由,就顯得底氣不足,,漏洞百出了,。首先,房價神話制造者是偷換了概念,,市區(qū)的商業(yè)中心,、城市的黃金地皮、農業(yè)耕地確實是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資源,,但住宅用地則不是,。從純技術角度說,絕大部分土地都可以用作住宅用地,。只要資源高度集中于市中心的狀況得以改善,,只要過去城市的不合理格局發(fā)生改變,住宅用地資源的緊缺性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緩解,。更何況到今年底,,開發(fā)商規(guī)范和非規(guī)范囤地約為10億平方米,這一數據開發(fā)商又該如何解釋呢,?而且退一步說,,即使城市發(fā)展模式和格局不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土地資源緊缺對房價的推動也不是無條件的,,而是要受到收入水平等種種因素的制約,。而塑造了這些神話的,則是房地產開發(fā)商,、銀行,、地方政府和部分學者的聯盟。他們現在要繼續(xù)的神話就是要維護既得利益,防止房價體系崩盤,,繼續(xù)套現房地產暴利,。
這也就難怪著名學者孫立平都要感嘆道,從信息的混亂和扭曲甚至人為的誤導,,到可以操縱消費者預期的神話的生產,,再到強勢利益群體的惡性炒作,表明了我們的市場呈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而這個市場,,就是今天人們進行利益博弈的舞臺。這也為我們看清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雜而簡單的真相,,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視角,。歷史教訓已經告訴我們,繼續(xù)維持既有決策思維定勢和市場供求狀況,,對房地產行業(yè)和金融行業(yè)將是一場危險而巨大的賭博,。而有關部門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宏觀調控,扭轉利益博弈的被動局面,,調整房地產結構,,讓土地、資金等供應和開發(fā),、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常態(tài),。否則,如果繼續(xù)讓房地產成為掠奪民生和綁架國民經濟的至大泡沫,,后果將不堪設想,。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盛世危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