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監(jiān)局近日公布的《2007年三季度上海中外資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商業(yè)銀行涉及新股申購的理財產品占所有理財產品的55.36%,,增長強勁,。 上海銀監(jiān)局發(fā)布的只是其所管轄的上海地區(qū)的情況,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在銀行業(yè)務高度同質化的今天,,全國的情況估計也與此類似,倘如此,,則商業(yè)銀行參與“新股短打”的熱情令人不安,。 股票二級市場經常出現(xiàn)劇烈波動,盈利難以保證,,而一級市場相對能夠保證盈利,,這是世界資本市場的一個共同特點,在中國內地股市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商業(yè)銀行設計的這種“新股短打”理財產品,,從表面上看,迎合了市場需求,,但是我們結合目前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整體情況進行考量,,就可發(fā)現(xiàn),它們的大量出現(xiàn),,對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都有不可小看的危害性,有關部門應該對這一現(xiàn)象保持高度警覺,,并有必要對其叫停,。 數量眾多的“新股短打”理財產品,雖然面向全社會開放,,其資金來源于民間游資,,但是,由于打新股所能產生的巨大盈利空間,,在缺少有效監(jiān)管的情況下,,銀行完全可以動用儲蓄資金來擴大基金規(guī)模,保證得到更多的新股份額,。這樣一來,,就會有相當的銀行資金流入新股申購,而這是為我國目前的金融管制政策所不允許的,。 也許有人要說,,即使有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由于目前一級市場的盈利空間依然存在,,因此這些資金入市以后不會出現(xiàn)風險,,相反可以給銀行迅速增加利潤,。但是,如果這樣的說法能夠成立的話,,那么,,我們就不應該嚴禁一些機構利用銀行貸款參與新股申購,因為同樣是保證盈利,,同樣是不會影響到資金的安全性,,有關部門又有什么理由揚此抑彼呢?而且,,盡管目前打新股似乎可以保證盈利,,但隨著二級市場行情的日趨低落,新股上市以后一旦跌破發(fā)行價,,這些以理財基金之名進入市場的資金就會被套住,,從而給銀行資產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情況在以往中國股市的歷史上并不是沒有發(fā)生過,。 一些商業(yè)銀行亮出的口號是“新股短打”,,短線交易、新股上市即拋是它們的共同特點,,這對股票二級市場產生了致命的殺傷力,。中國石油在最近上市以后,股價從高位一路下滑,,導致大量投資者遭受套牢之苦,,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新股盈利者大規(guī)模地拋售,。當然,,這不能全怪罪于這些理財產品,其他各種名目的機構起的作用也許更大,。但是,,這些理財產品把本來是眾多投資者分散的多維行動變?yōu)榧w的單邊行動,加劇了市場的下跌,,而且由于其資金很快又撲向下一次新股申購,,使面臨失血的股票再難出現(xiàn)有效上升�,?梢韵胍�,,由于有更多的大型企業(yè)將在A股市場發(fā)行,將會有更多的“新股短打”理財產品涌現(xiàn)出來,,對二級市場造成的沖擊也將越來越厲害。 目前,,我國的銀行儲蓄仍處于負利率狀態(tài),,許多商業(yè)銀行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針對不同的對象開拓各種形式的理財產品,以提高儲蓄者的收益,,這應當得到肯定,。但是,類似“新股短打”的理財產品,,只是利用目前股票一級市場在管理上的真空而打出的一個“擦邊球”,,并沒有什么專業(yè)技術性可言,其單方面定下的收益提成標準也可以使其坐收暴利,,這對廣大散戶投資者是不公平的,,也偏離了推出銀行理財產品的初衷。商業(yè)銀行熱衷于以“新股短打”來開拓理財市場,,也表明它們在這方面還缺乏有價值的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 “新股短打”理財產品的大規(guī)模上升,集中地反映了目前新股發(fā)行中的問題,。近段時間以來,,由于過多的機構利用資金優(yōu)勢參與到新股發(fā)行之中,散戶投資者在一級市場上買到新股的幾率急劇下降,,無法享受到新股帶來的利益,,無法利用新股的收益來對沖二級市場的風險。有關部門應該認真聽取市場意見,,對我國股票一級市場進行切實的改革,,當務之急是叫停類似“新股短打”的理財活動,這不僅是為了給散戶投資者讓出買到新股的空間,,也有助于保護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