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我國外債規(guī)模出現負增長,,短期外債占比也開始下降,表明有關部門縮減外債規(guī)模的措施已取得明顯效果,。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近披露的數據,,截至2007年6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278.02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429.33億美元,,短期外債余額為1848.69億美元。 縮減外債規(guī)模的措施之所以取得明顯效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加大監(jiān)管力度,,控制外債規(guī)模,。由于造成我國流動性泛濫的根源是巨額貿易順差、以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所導致的大量熱錢流入,,使得外匯占款規(guī)模過大,,進而誘發(fā)貨幣信貸和投資增速過快、資產價格持續(xù)上漲,。為此,,商務部、外管局,、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對外匯資金進入和流出的均衡監(jiān)管,,規(guī)范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yè)借用外債的行為,重點監(jiān)控短期債務型資本的流入,依法對沒有實際貿易背景的外匯流入進行查處,,以便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其次,,改進外債管理方式,,抑制短債過快增長。短期外債具有時間短,、速度快,、風險大的特點,故一直是各國政府監(jiān)控的重點,。我國政府一直重視短期外債問題,,早在2003年初就發(fā)布了《外債管理暫行辦法》進行規(guī)范管理。針對貿易融資是我國短期外債比例不斷提高的主要原因,,國家外匯局2006年9月底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改進貿易外匯收匯與結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收匯單位貿易外匯實行“分類監(jiān)管”,對列入“關注企業(yè)”名單的嚴格審核其辦理收匯結匯等業(yè)務,。
為了進一步控制短期外債規(guī)模,規(guī)范金融機構借用短期外債,,國家外匯局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措施,,于今年3月初發(fā)布了《關于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調減2007年度金融機構的短期外債余額指標,,并明確了指標調減的要求及步驟,。除了額度上的調減,還調整了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的核定范圍,,將期限在90天以下(含90天)的已承兌未付款遠期信用證不納入短期外債指標的控制,,縮小了短期外債的計算范圍。 此外,,國內資金充裕,,也減少了對外資和外債的依賴�,?梢哉f,,前期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對遏制短期外債的快速增長勢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預期效果,。 不過,,下一階段我國外債余額和短期外債余額可能恢復增長態(tài)勢,短期外債的占比仍將居高不下,,原因如下: 一是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包括國外資金;二是我國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必然帶動與貿易有關的融資需求上升,而短期外債增長主要來自貿易信貸,;
三是為了抑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中國將繼續(xù)實施宏觀調控,仍有較大的加息空間,,而美國已步入降息通道,,中美利差正在逐步縮小,將提高借外債的積極性,;四是受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歐美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速趨于下滑,在目前全球流動性依然過剩的情況下,,國際熱錢很可能撤離歐美市場,,涌入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內地;五是在人民幣中長期升值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yè)更傾向于借用外債,;另一方面,外貿企業(yè)更希望進口延期付款和出口預收貨款,,這些都會造成短期外債上升,。 外債風險及其控制是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我國有關部門應繼續(xù)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債風險,如建立外債風險控制的指標體系和外債預警系統(tǒng)等,。我們要樹立經濟安全意識,,密切關注境外資金流入,強化對短期資本的監(jiān)控,,高度重視短期資金通過貿易,、個人外匯和投資等渠道流動的狀況,嚴控外債過快增長,。
(作者為宏源證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