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0-15 作者:鄧聿文 來源:北京青年報 |
|
|
截至上周五,滬市最高點摸至5959.36點,。除了股指外,,以股市市值和股民數量這兩個衡量證券市場規(guī)模大小的指標來看,目前A股市值達到27萬億元,,超過去年20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賬戶總數也突破1.2億�,?梢哉f,,中國資本市場已從過去的一個小部分人參與的、帶有嘗試性的市場轉變成日益大眾化,,滲透力和參與程度日益提高的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壯大尤其是投資開戶數破億,意義不可小覷,。以當前資本市場最發(fā)達的美國為例,,平均家庭的資產證券化比例都在三分之二,只有很少部分的儲蓄和現金資產,。特別是美國社會中下層民眾購買股票的人數日漸上升,。據統(tǒng)計,目前美國有50%的家庭投資于股票,,家庭股票的持有量達到13萬億美元,,而1952年這一比例僅為2%;1994年美國家庭收入中的18.3%來自股市,,而1998年7月則上升到30%,。家庭財產證券化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家庭投資理財的發(fā)展方向。中國的家庭財產證券化水平雖然還趕不上美國,,但1.2億A股賬戶數即使刨除一人兩戶以及休眠賬戶,,A股市場的股民至少也有5000萬,以一家三口計算,,涉及到的人口規(guī)模達到1.5億,。換言之,中國有1.5億人的日常生活與股市密切相關,,這表明中國的民生狀況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正如一些論者所指出的,正在改變著中國社會的微觀基礎,,反映在民眾生活方面,標志著民眾的收入來源,、經濟觀念,、保障基礎正在發(fā)生重大改變。 的確,,從民生的角度觀察,,5000萬股民參與證券市場,,有著非同尋常的社會意義。中國改革的一個目標是讓人民收入增長,,生活富裕,。收入增長的一條直接途徑是提高工資水平。其次,,是改變財富和收入的分配機制,。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公眾可以利用股市這個平臺分享改革發(fā)展和經濟增長的紅利,。過去中國股市由于種種制度原因,,吸引不了民眾參與,股市也沒有財富效應,;股權分置改革后,,解決了長期制約中國股市發(fā)展的制度瓶頸,特別是一批央企的上市,,為民眾參與財富的分享提供了機會,。另外,中國民眾的投資意識和金融意識一般比較薄弱,,小富即安,。而培養(yǎng)人們的投資意識、金融意識,、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著力推進的目標,5000萬股民參與股市,,表明中國民眾的投資意識和金融意識開始覺醒,,而各國現代化的歷史無不表明,一國的崛起有賴于資本市場的推進和國民投資意識的提高,。 股市在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中分量越重,,對股市的監(jiān)管就越要謹慎。這不僅是因為股市剛剛克服了一些制度障礙,,初步進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還在于今年以來,我國各類商品價格大幅上揚,,尤以食品以及日常用品為甚,,給部分群眾的生活帶來一定壓力。在我國股民中,,有相當部分是低收入者,,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把大部分收入投入到了股市。如果股市因為投機等因素導致財富效應不再,中小股民賺不到錢或者投資虧本,,而物價又在不停上漲,,會使他們的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對于股民來說,,雖是買者自負,,但一個龐大貧困階層的存在對社會而言終究不是什么好事。 目前的中國股市還存在中國證監(jiān)會尚福林主席最近所批評的一些風險現象,,如“老鼠倉”,、假賬戶、宣傳誤導等,。其中三類問題需引起關注:一是內幕交易,;二是操縱市場行為;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發(fā)布虛假信息,。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會嚴重損害中國資本市場持續(xù)成長的基礎和道德底線,動搖人們對資本市場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信心,。 一個大眾高度參與的市場不僅事關經濟,,更事關民生。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從經濟的視角,,還要從民生和政治的視角去監(jiān)管股市,在政策上積極規(guī)避金融引起的社會風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