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9-21 新華社記者:周之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最近,貴陽市接連就環(huán)城高速路,、金陽新區(qū)建設,、中心城區(qū)“暢通工程”實施方案等事關民生的決策征求市民意見,市民踴躍參與,,提出了數以千計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貴陽市在解決民生問題上問計于民的做法值得肯定。 破解民生問題為什么要問計于民?是因為它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難在何處,,如何解決,?老百姓更有切膚之痛,,更有發(fā)言權。當前,,各級政府和部門在解決諸如物價,、醫(yī)療、教育,、住房,、交通等諸多民生難題時,如果不能真正了解民眾的需求,,拿出來的主意脫離群眾意愿,,難免遭遇辛辛苦苦辦了事老百姓不領情的尷尬。 問計于民還有助于搭建“官民”之間的溝通橋梁,,讓政府了解民意,,讓百姓知曉政情,形成上下互動,、齊心協力破解難題的良好氛圍,。向老百姓征集意見,目的在于求同存異,,在于增進理解,、充分交流,從而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也就減小了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摩擦與阻礙。 在民生問題上廣泛聽取民聲,、集中民智,,也是建立政府部門科學決策體系的必要前提。2006年,,浙江省諸暨市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卻碰上集體資產難融和這塊硬骨頭。通過發(fā)放近3000份問卷調查后,,一個村民提出以入股形式成立經濟合作社的設想,,難題一下迎刃而解。決策者如能真正吸納來自民間的“偏方,、單方”,,就能配成一劑解決問題的“良方”。 問計于民,還應形成制度,。有了制度約束,,才能有效促使干部改變工作思路、轉變工作作風,,培養(yǎng)起與老百姓休戚相關的感情,,隨時隨地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考慮。這也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繼續(xù)發(fā)揚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提出的要求。 對政府部門而言,,光有從善如流的愿望不夠,,還要建立一套確保落實到位的完整機制,堅決杜絕做姿態(tài),、走過場的“問計于民”,。征集來的意見,有的也許稍嫌偏頗,,一時無法實施,,也應該給老百姓滿意的答復,不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更不能因為某些意見觸犯到某個部門的利益,就置之不理,。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就要吸收改正,,只管“問計”而不“納計”,,敷衍了事,終將失信于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