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9-18 新華社記者:梁思奇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廣西合浦是個人口近百萬的農業(yè)大縣,,每年籌措數千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基金,,日積月累基金數額越來越大,保障基金安全運行的問題越來越突出,�,?h里在監(jiān)管機制上積極探索,,實施管理與醫(yī)療機構管辦分開,禁止醫(yī)療機構代替患者報賬,,住院信息每月公示,,限定門診和住院日均費用,定期抽查醫(yī)院處方,。這些對“新農合”基金的合理使用是有益的,。 也有地方還沒有意識到“新農合”基金安全的重要。同樣是廣西,,有的縣至今仍沒有落實“新農合”管理機構和編制,,基金的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一些縣側重于資金的籌措,,沒有考慮建立安全,、有效的運行機制,保證用好和管好籌來的錢,,個別縣甚至發(fā)生了定點醫(yī)療機構騙取基金的現象,。 “新農合”是從根本上解決億萬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善政,“新農合”基金是造福蒼生的善款,,能否用好管好,,直接決定這一“善政”的成敗。公共基金管理,,人們還比較陌生,,過去一些地方在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方面,,出過監(jiān)守自盜、貪污挪用等問題,,“新農合”基金的管理使用,,應認真吸取其中的教訓,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 “新農合”基金將越聚越多,,這筆巨款源于中央和地方財政撥付和向農民籌集,應該最大程度地澤惠農民,;也只有讓其真正發(fā)揮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效用,,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基金才能成為源源不斷的活水。 規(guī)避基金積累增大帶來的風險,,根本之道在于擴大參合農民的受益面,,提高其受益程度。這方面廣西作了積極嘗試,,如將孕婦分娩和農村慢性病門診納入住院報銷,,把為農民提供方便服務的村醫(yī)看病納入門診報銷;有的地方還視基金結余情況,,對大病治療實行二次補償,,為參合農民免費開展衛(wèi)生普查和體檢等。這些做法,,都體現了“新農合”惠農便農,,集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根本要求,。 防范“新農合”基金增大帶來的風險,同時應加強監(jiān)管,。要切實按照“新農合”工作的要求,,落實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經費,,為開展管理和監(jiān)督提供保障基礎,;嚴格落實各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新農合”基金是“高壓線”的觀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由于“新農合”是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制度創(chuàng)新,,屬于新生事物,,還應積極鼓勵各地在加強管理和監(jiān)督工作上的機制創(chuàng)新,促進制度的不斷完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