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21 作者:王文琦 來源:廣州日報 |
|
|
日前,,廣東省醫(y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再引爭議,。一邊是個別廠商質疑“專家對新藥品壓價過低”,曾經爆出“45家著名藥企聯(lián)名向政府上書”的新聞,。一邊是廣東省醫(yī)藥采購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回應,,不限價藥品大部分是換規(guī)格包裝、更換劑型和通用名的仿制藥,,技術含量很低,,“有七成品種屬于企業(yè)亂報高價”。廣東某藥企100片一瓶的維C銀翹片,,企業(yè)填寫的批發(fā)價0.02元一片,,網上報價卻高達99999元一片,媒體稱之為“惡搞”,。 個別藥企如此虛報“惡搞”的心態(tài)究竟為何,?是流氓無賴還是不合作兼攪局或兼而有之?我們無法揣測,。無論如何,,一個正經八百的社會經濟組織,不顧自身社會和業(yè)界影響,以這般出格的手法對待一項惠民措施,,實屬罕聞,。 廣東的這個采購方案,,是在四川掛網采購的經驗基礎上完善而來的,,其中有不少地方在全國都是率先探索,其主要內容是,,改變現有的藥品招標采購由各地市各自集中藥品招標為全省統(tǒng)一招標,,以減少中間盤剝、控制藥品的變相漲價和層層加價,。除采取限價,、競價和價格談判三種方式外,還減少配送環(huán)節(jié),,嚴格票據管理,,實行兩票制(即廠家向配送公司出具的發(fā)票和配送公司向醫(yī)院出具的發(fā)票)。此舉意味著,,本來做代理的商業(yè)公司將成為配送公司的角色,,與之相伴,原本收入肥厚的醫(yī)藥代表們也因面臨“減肥”而喋喋叫苦,。 某種程度上,,“陽光采購”引起了藥品流通和生產領域問題的總爆發(fā),而“惡搞”的背后則是藥企對利益博弈格局變化感到的恐懼和抵觸,。 藥品陽光采購的實質是政府代表廣大百姓的利益與藥企“砍價”,,并把以“成交最低價”采購的藥供應給各醫(yī)院,這個惠民方案意在從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著手擠出藥價虛高的肥水,,本質上并沒有直接傷害藥企利益(藥品出廠價),。但它之所以引起部分藥企如此強烈的反彈,一個重要原因是,,它使得藥品競爭回歸最原始卻最公平的模式,,每次掛網采購,藥企都要填上成本價,,在成本價的基礎上,,確定批發(fā)價。如此,,藥品的成本將逐漸暴露無遺,。從長遠的趨勢看,成本最低者質量最優(yōu)者勝出,。藥企要么降低成本薄利多銷,,要么研發(fā)新藥,獲得超額利潤。這一模式引導著市場“正向淘汰”機制逐漸發(fā)揮作用,,沒有能力降低成本的企業(yè)將逐步被淘汰,,特別是那種依賴“仿制藥”賺錢的廠家。長此以往,,必將催生中國藥品生產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模式向日趨健康的模式變革,。此前的“不健康模式”例如亂批新藥、胡亂加價已為眾知,,此不贅述,。要知道,靠渾水摸魚而發(fā)財的制藥企業(yè)并不在少數,。這些企業(yè)面對面孔冷峻的“陽光采購”,,自然要猛烈掙扎一番。 反對“陽光采購”的人士曾經“擔憂”,,以低價勝出為法則的“陽光采購”會逼迫藥企以偷工減料應對可能產生的虧損,。此言當中,分明帶有某種“威脅”的意味,,乍聽似乎合理,,深想卻是笑話:藥品質量關系人命,隨便偷工減料無異于草菅人命,,難道藥企老板就不怕坐牢,?有此種想法,說明在一些人心中根本沒有法律意識,,抑或膽子大到可以公然藐視國家法律了,。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或因制度欠缺,,或因監(jiān)管不到,有關部門暴露出的對成本掌握的“無力感”的確使一部分藥企似乎有機可乘,。虛報多少成本,,沒有人知道,這個狀況不改,,將直接威脅到“陽光采購”的惠民效果,。其解決途徑無非有二:一是加強成本監(jiān)管,二是嚴格追究虛報成本的藥企的“欺詐”責任,。這還有待剛剛“地震”過的藥品監(jiān)管領域理順各方關系后,,努力為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