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07 作者:劉效仁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2007年,中央財政用于發(fā)展教育投入至少達2630億元,,社保方面支出2019億元,,衛(wèi)生事業(yè)方面安排了129億元。政府工作報告呈送4778億的民生“大禮包”,,再次彰顯了政府以民為本,,以民生為務的治國方略,無論怎樣褒揚似乎都不為過,。筆者擔憂的是,,如此大禮包要落到實處,急待破除梗阻癥,,才能使中南海決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nóng)”的資金將達3917億元,,比去年增加520億元,,9億農(nóng)民人均435元。農(nóng)村義務教育經(jīng)費安排2235億元,,比去年增加395億元,。中央將安排補助資金101億元用于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比去年增加58億元。同時,,安排社會保障支出2019億元,,比去年增加247億元,實在可喜可賀,。 但是,,要將中央財政給全體國民的4778億元的民生“大禮包”,落實到人到戶,,委實還需要不小的努力�,,F(xiàn)實存在著的中央和地方經(jīng)濟博弈,職能部門和利益集團的自肥,,加上職責不清,,辦事效率低,以及濫用權力,、貪污腐敗等,,都將嚴重梗阻中南海惠民政策的落實,。事實已證明,,要真正將民生進行到底,既需不斷強化中央政府的權威,,更需地方各級政府積極跟進和鼎力支持,。 比如,劉艷瓊代表就直言,,民工子女入學最大的困惑不是經(jīng)費來源,,而是地方上政府部門認識不統(tǒng)一,執(zhí)行部門操作較隨意,,現(xiàn)有政策法規(guī)不配套,。有代表調查,大城市痛痛快快向民工子女開放的學校迄今不到1/3,,民工子女入學難題將成為農(nóng)村義務教育費用全免后的新問題,。這就需要城市決策和管理者,要有更寬廣的胸襟和強烈的責任感,。而允許民工子女學校合法生存并大幅降低辦學門檻,,同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再加上剛性的外部監(jiān)督制度尚且缺席,,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很大一塊仍不免跑冒滴漏,成為各關節(jié)的“免費午餐”,。 再如房價居高不下,,經(jīng)濟適用房建設一直滯后,,到2006年全國建立經(jīng)適房和廉租房制度的城市寥寥無幾,住房難成為壓在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之所以如此,,關鍵在于房地產(chǎn)商與地方政府的互利互惠,在于商家與官員的幕后權錢交易,。當經(jīng)適房用地與商業(yè)開發(fā)存在著巨大利益懸殊之際,,以GDP增長為榮的城市決策者往往更傾向于后者。而屢禁不止的官煤勾結,,頻頻發(fā)生的礦難事故,;屢叫不停的超標排污,年年完不成的地方減排指標,,我們不僅從中看到了地方主義保護的陰影,,更在令行不止中讀到了地方與中央權力的博弈。 而要破解這些難題,,卻并非一個資金保障所能解決的,。最根本的出路仍在于不斷地深化改革,尤其是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妥善調整中央和地方的權事劃分和利益分配,。同時,中央惠民的盤子越大,,越是需要加強法紀監(jiān)督,實施問責和追究,,以維護中央權威,,方能有效遏制有令不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