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日報》6月28日報道,,武漢近日擬取消8年來一直實行的路橋費年票制,改后按照次數收費,,除長江大橋,、江漢一橋和江漢二橋以外,,武漢城區(qū)內所有的過江通道都將按次征收過橋費�,!百J款建設的六橋一隧一路”小汽車通過收費8元/次,,年優(yōu)惠套票2460元,;客、貨車根據座位數和載重噸位的不同,,優(yōu)惠年票為3690元—12300元不等,,車主需繳納的費用約是上漲前的1.5倍。官方稱調整收費方案是為了還清修橋欠下的百億元債務,,而為此召開的聽證會上19名代表只有1人反對,,民眾對聽證會的合理性表示質疑。
聽證會再次展現了其“逢聽必漲”的威力,,雖然網上反對聲一片,,19名聽證代表中還是有18人支持漲價。不知道這18名代表是否能夠體會到漲價之苦,,但對于那些出行極度依賴橋梁的市民,,漲價的結果,就是將口袋里的錢自覺地掏出來交給政府,。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普通民眾的錢財就應該這樣“被貢獻”嗎?
武漢橫跨長江與漢江,,可謂是兩江分隔,、三鎮(zhèn)對立,這樣的地理位置也注定了橋梁的重要性,。事實上,,許多市民在江這邊生活,到對岸工作,,出行極度依賴這些橋梁,,路橋費的上漲對他們的生活影響最大。既然要漲價,,也至少要得有個漲價的理由,。當地政府的理由是收費路橋隧道貸款總額仍高達100多億元,每年僅利息就得10多億元,,而去年全市收取的路橋費僅有4.12億元,,還不足以償還一半的利息。這樣的理由看似很充分,,卻實在經不起推敲,。政府的財政稅收源自民眾,使用時理應按照預算依法使用,,任何超出財政范圍的大型借貸項目都應當為民所知,、與民討論,注重公眾參與,。倘若沒有這樣的“基礎建設”,,在現代政府框架內,,政府如此負債卻向民“開源”,是缺乏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