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它不是一部電影的名字,而是南京的又一次告急,。連月來,諸路媒體緊急呼吁:南京的老城南保不住了,! 說來遺憾,,我一直沒有去過南京,,更不知道南京的老城南是什么模樣。不過,,和許多人一樣,我對南京的歷史還算熟悉,。它不僅有六朝古都的繁華與滄桑,也有外敵屠城的血腥記憶,。然而,,在現(xiàn)在這個和平年代里,,突然有人說“南京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即將名存實亡”時,,我多少還有些驚訝。盡管現(xiàn)實的邏輯一次次告訴我,,這可能的結局不在意料之外。 有人說,,老城南之于南京,,就像西岱島之于巴黎,。然而,歷史的厚重并不能阻擋“拆遷黨”之狂飆突進,。隨之而來的抵抗多少有些悲壯。與此同時,,你也不得不感慨:在中國,“拆遷黨”是一支多么剽悍的力量,。如有媒體報道:“這幾個月來,總理的批示,、調查組的結論,、副市長的表態(tài),還有專家的不斷呼吁,,仍然不能阻止南京老城南的瘋狂拆遷�,!� 據(jù)說這是一場“鑲牙式改造”,,只可惜把被改造地的牙給鑲沒了,。批評者說,,這分明不是在“鑲牙”,,而是在“拔牙”,。同樣可笑的是,那些呼吁保衛(wèi)南京古城的人,,竟被拆遷人員形容為“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在此,,大家不禁要問,,在時光無情的流轉中,,這些被稱為可以書寫歷史的人民,幾時成了“螳螂”?照此理解,,人們辛辛苦苦維護的,,豈不都不是人權,,而只是“螳螂權”,? 更荒唐與惡毒的是,,住戶是被一群群手提鐵棍的男男女女綁架著被“拔掉了牙”的,。當這些男男女女將只穿著內褲的婦女從自家床上腳不踮地地拎下樓,,除了“暴行
”,,你想不出第二個詞,。誰都知道,這樣的拆遷,,不僅在消滅舊城,消滅文化,,而且損害了人的基本權利與尊嚴;這樣的拆遷,,如果需要一個沉重的名字,,我就叫它
“南京大拆遷”。 著名經(jīng)濟學家陳志武先生曾 在 他 的 書 里 問 了 一 個
問題——“中國人為什么勤勞而不富有?”陳先生給出的答案有很多,,比如政府的行政管制太多,,制度成本太高。為此,,人們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卻不得不先拿幾個小時對沖這種制度成本,,然后才是為自己賺的錢,。與此同時,,國家過重的財政稅收消耗了大量民間財富。 在我看來,,中國人之所以勤勞卻不富有可以換一種解釋:即在中國防偷禁搶的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否則,,當下這種野蠻的暴力拆遷怎么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發(fā)生,?在一個功能不正常的社會,,一個偷和搶還不能得到有效扼制的社會,人們?yōu)榱松娌坏貌磺趧�,,卻又因現(xiàn)實所累很難真正富有或者持續(xù)富有,。 具體到拆遷,,有時候,你不禁會胡思亂想,,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不是中了拆遷的詛咒。一代代像嗑了搖頭丸一樣拼命地自我否定,、互相拆臺,這拆遷大概也算是一種“國粹”了,。而這一切,其來有自,不唯城里,。就在這個夏天,,我回到鄉(xiāng)下,,走訪了一些地方,,各地新農(nóng)村建設算是如火如荼。然而,,當我走近一幢一百多年前的某個大戶人家的舊宅子,,看它牛糞滿地、雜草叢生時,,總免不了黯然神傷。這個舊宅子本應有西歐鄉(xiāng)村城堡的威儀,,然而,,它連屋頂都沒了,屋內的樹枝從窗戶里伸了出來,。 記得年幼之時,我也曾經(jīng)在那樣的房子里偶住,、嬉戲;而在我那時念的教科書上,,有關舊中國的描述莫過于一窮二白,。長大以后,,明白了些事理,,才知道: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代人,,如果看不到本國有什么好東西,,眼里自然只剩下一窮二白了,�,;叵肫饋�,,鄉(xiāng)間那些有天井的接天接地的老房子,,本是鄉(xiāng)村最珍貴的記憶,然而在戰(zhàn)爭和隨后的運動中,,它們絕大多數(shù)都被毀掉了,。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短視的時代絕不會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今天的城市與鄉(xiāng)村一樣,,許多美好的,、有時間感的東西正在消逝,,而且一去不復返。面對這一切,,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地方政府都應該自問:那些肆無忌憚毀滅歷史與文明的人———究竟誰在縱容,?究竟誰去問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