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是全球性現象
目前,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脆弱性問題成為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對于越南經濟存在的問題,,很多人認為高通脹是導致金融動蕩的最關鍵因素,。 考慮到各國通脹的絕對水平事實上的不可比性,更為合適的考察指標應是當前通脹相對于各自歷史的情況,。如果這樣,那么越南5月份25.2%的通脹水平,是13年來的新高,。其實,放眼全球不難發(fā)現,,無論是在發(fā)達國家還是在新興市場國家,,通脹水平再創(chuàng)若干年來新高或超出宏觀調控當局的預定目標是一種普遍現象。以作為新興市場經濟代表的“金磚四國”(BRICs)為例,巴西5月份CPI年率為5.58%,,達到2006年以來新高,;俄羅斯4月份CPI年率達14.2%,為2003年8月以來最高,;印度為8.75%,,創(chuàng)7年新高;中國通脹率也一度在2月份達到8.7%,,創(chuàng)11年來新高,。 發(fā)展中國家飽受通脹煎熬,發(fā)達國家同樣面臨通脹困擾,。以西方三大主要經濟體為例,,5月份美國CPI年率達到4.2%,為1991年8月以來的第二高位,,而當月核心通脹達到2.3%也顯著超出美聯(lián)儲所認為的2.0%適度水平,;歐元區(qū)HCPI年率在4月份達到3.6%,為10余年來最高水平,;日本今年以來(特別是3月份)的通脹水平年率也達到了199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誘發(fā)新興經濟體國內通脹急劇攀升的原因完全一樣,導致發(fā)達經濟體通脹高位運行的主要因素也是食品和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以歐元區(qū)為例,,今年以來能源和食品價格對HCPI的貢獻占到了30%-50%。美國和日本的情況與此類似,。正因為如此,,日前閉幕的G8財長會議明確指出:原油和糧食價格引發(fā)了全球通脹,其最終危害很可能甚于美國次貸危機,。
通脹數據的真正意義
同樣的根源,,同樣的通脹屢創(chuàng)新高,為何人們只在越南將其視為金融風險的根源呢,?筆者認為,,實際上,較高通脹本身并未被作為其金融脆弱性的一個重要識別指標,。相反,,作為主要指標的倒是越南宏觀調控當局面對通脹高企后的不穩(wěn)健反應——一次性大幅加息325基點,顯然這不是一種理性行為,。試想,,當乘客認為舵手對航船已失控,可能就沒有多少人再敢安心呆在船上,;反之,,只要認為舵手經驗豐富,、航船仍在掌握,那么即使風高浪急,,人們也只會覺得多點刺激而非視為一種危機的逼近,。這個形象的比喻實際上說明了為何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同時面對高通脹,但原像相同,,最終鏡像卻各異的直接原因,。 新興經濟體由于市場體系不健全,宏觀調控經驗不足,,高通脹往往會被解讀為政府調控能力存在問題,,從而對應著經濟失控的高概率;而發(fā)達國家即使存在較高通脹,,但出于對其良好的市場體系和嫻熟的宏觀調控技巧的信任,,人們往往不會認為通脹會在根本上危及經濟穩(wěn)定。因此,,與其說是越南的高通脹誘發(fā)金融動蕩風險,,不如說高通脹只是一面鏡子,它折射出越南宏觀調控能力存在問題,。
合理引導通脹預期
嚴格說來,,實際上并非較高的通脹數據,而是越南宏觀調控不穩(wěn)健的政策行為,,直接誘發(fā)了人們的擔憂,。因此,保持調控的節(jié)奏和力度,,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力求最終調控結果趨近預定目標,使得人們始終對政府調控抱有充分信心,,是在較大通脹壓力下保持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情緒穩(wěn)定的根本前提,。 當前,我國采取貨幣數量緊縮和增加有效供給為主的市場化調控手段,,并輔以必要的價格管理,,已初步使得物價壓力出現趨于緩和的跡象,。通脹水平在2月份達到8.7%的11年高位后,,到5月份已連續(xù)3個月出現總體回落趨勢,特別是5月CPI更是首次出現了13個月來的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同比“雙降”現象,;PPI和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也僅較上月同比微漲0.1個百分點。當前經濟形勢所顯示的卓有成效的宏觀調控效果,,在周邊國家發(fā)生金融動蕩的現在,,對于保持市場預期穩(wěn)定意義重大,。 當然,由于當前通脹是在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推動下的全球性現象,,任何一國通脹水平都無法與全球經濟形勢完全脫離,。因此,未來逐步放開一些重要商品的價格管理,,充分發(fā)揮價格杠桿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使經濟體系更趨穩(wěn)健,、增強對外界沖擊的抵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