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放棄使用木桶運送石油的方法至今已有大約125年。然而,,每桶超過125美元的油價以及有關油價將會升至200美元的猜測提醒我們,,我們已經變得越來越依賴這些黑色液體。石油不太可能很快突破并維持在200美元大關之上,,但這種情況一旦發(fā)生,,將會損害各國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發(fā)表社評指出,石油價格在不到10年內上漲10倍,,根本原因是需求快速增長,,而供應卻未能保持同一步伐。這一局面與上世紀70年代的供應沖擊不同,,不過,,由于卡車司機與通勤者無法輕易放棄出行,因此,,即便很小的供應缺口也能導致油價大幅變動,。 緊張的供需狀況導致市場波動。即刻交割的石油現貨價格仍然高于未來數月交割的期貨價格,。這表明市場對于短期供應特別擔心,,同時有證據顯示投機行為與擔心油價上漲買家的囤積行為推高了價格。現貨價格在短期內可能會大漲或大跌,,但在一段時間內似乎不太可能回落至一個穩(wěn)定的低位水平,。 昂貴的石油會產生經濟效應。石油凈出口國變得更加富有,,而凈進口國利益受損,;中東產油國的每桶石油可以購買更多的德國轎車、法國時裝及美國國債,。進口國則必須縮減一切其他購買,,以維持其石油消費水平。 更高的石油價格可能導致持續(xù)的通脹,。油價上漲導致其他商品需求減少,,由此導致的價格下跌應該會抵消油價的上漲。但如果價格不能平穩(wěn)調整,,或是工人們試圖要求提高工資以補償石油價格的上漲,,這就能引發(fā)通脹。 石油密集型資本設備可能不得不廢棄:例如,,所有SUV,、農業(yè)機械及燃氣電站的使用壽命都可能會縮短。這些變化會帶來真正的經濟損失,。 迄今為止,,全球經濟并未受到高油價的太大影響。迄今的解釋是,,由于富裕國家現在利用每桶石油所得到的產出,,遠遠多于上世紀70年代,因此,,價格的上漲不會造成那么大的破壞,。這是對的,,但隨著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這種說法也就越來越站不住腳,。進口國家在石油上必須花費的經濟產出份額已經大幅上升,。 對于富國而言,每桶125美元的石油價格將明顯拖累經濟增長,;對于窮國而言,,當食物價格也一起上漲的時候,每桶125美元的油價將意味著更多的貧困,,石油供應也應隨之增長,;如果不這樣,每桶200美元的價位是有可能觸及的,。對于一些窮國而言,,這會導致嚴重的經濟騷亂,、國際局勢緊張及貨幣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