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辱二十年》闞治東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月
說實話,,能寫《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這樣一部股市回憶錄的,,在當今的中國,屈指可數(shù),。因為沒有幾個人,,可以面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幻,以個人能力,、人品,、資歷和曾經在市場影響力的角度,把20年中國證券市場和自身的榮辱,,放在一起回憶,。 正如闞先生書中所說,20多年的時間,,我有幸親身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早期各個發(fā)展階段的工作,,經歷了其中出現(xiàn)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目睹了證券市場內在的,、外露的,、正面的、反面的,、美好的,、丑陋的種種現(xiàn)象。期間,,我看過一家又一家新的證券機構出現(xiàn),,也看過一批證券公司受到重擊甚至倒下……于是有了寫作《榮辱二十年》的想法。 筆者以為,,傳奇和悲情,不是這本書的主題,。理解本書主題,,要從理解中國證券市場的公共性來出發(fā),。 20年前,中國經濟只有計劃經濟的公共性,,沒有市場經濟的公共性,。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不僅能夠理解證券市場的計劃性設置,,也能理解上海發(fā)展證券市場,,需要申銀萬國
主 動 自 營 托 市(書 中 回 憶
,是1996年申銀萬國投資上市公司陸家嘴),。盡管按闞先生的回憶,,沒有法律條文說明申銀萬國1996年違規(guī)托市,但剛剛落地不久的中國證券市場,,如不按照統(tǒng)一的指令,,各行其是,都要受到處罰,。因為我們的證券市場本來就不是自發(fā)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惟一的權威不是市場的公共性及其制度,而是自上而下命令的一致性,。 受到處罰的闞先生在離開申銀萬國的告別演說中說:“我知道,,我屬于申銀萬國,但申銀萬國不屬于我……作為申銀萬國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我,,今天連作為申銀萬國的普通員工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這句話讓人感受到了沒有結束的計劃經濟和已經開始的市場經濟在公共領域交織的時候,一個參與市場經濟發(fā)生的英雄氣短,。但直到6年后的2002年,,參與救火南方證券的闞治東,似乎還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這點,。他明知不可為而為,,內心里既有黨培養(yǎng)多年好干部養(yǎng)成的習慣,也有重回證券市場的雄心,。從這一刻起,,再一次證明,他投身證券市場,,卻還不能說是個完備的市場經濟人士,。 因為進入新世紀的中國證券市場,已是一個以市場經濟為主要公共性的市場,。這個市場已經達到需要所有的參與者高度敬畏的狀態(tài),。任何參與主體,在這個市場都沒有違規(guī)的優(yōu)先權,。 南方證券倒下之后不久,,中國證券市場開始了真正的市場經濟的公共性建設——股權分置改革,,雖然還沒有完全改變約束我們證券市場的還是一種指令的現(xiàn)狀,但在這個改革發(fā)生之后,,中國證券市場的市場經濟公共性已經名正言順,,不言而喻。 對這樣的公共性,,我們需要學會敬畏,。或者說,,現(xiàn)在的市場,,固然需要我們銘記它20年來帶給每個參與者的榮辱,但更要讓我們知道這個證券市場已成長壯大,,任何主體,,包括以前可以下指令的政府,都是其中的一員,,無人可以超越它,,無人可以不敬畏它——雖然它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