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壓力日趨加大的今天,,發(fā)展低碳經濟,、開展低碳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低碳生活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共識。然而,,記者在眾多城市采訪過程中,,一些市民乃至政府部門官員對實現低碳生活還普遍存有三大疑惑,亟待各方努力,,共同破解,。
困惑一:實現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著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一些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從節(jié)約資源能源,、環(huán)保以及減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從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會降低人們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生活水平,。比如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希望通過購買汽車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車來改善自己的出行條件,,希望購買較大的住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這些顯然與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吉林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王憲恩等專家則認為,,全面實現低碳生活與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間并不沖突,,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和條件,其中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探索一種低碳的可持續(xù)的消費模式,,在維持高標準生活的同時盡量減少使用消費能源多的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
福建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益生說,,低碳生活不是一個落后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經濟并不一定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在低碳經濟狀態(tài)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適寬敞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可以采取低碳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層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汽車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淺層水源,、深層高溫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熱泵技術解決建筑的供熱等,。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園,使用的路燈,、地埋燈,、庭院燈、草坪燈都是有太陽能提供電源,,而且所有的燈具中加入智能控制,,實現了白天自動熄燈,晚上自動亮燈,,每年可節(jié)約用電80萬度左右,。當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設帶來的身心愉悅的同時,無形中節(jié)約了能源資源,,減少了碳排放,。
困惑二:低碳生活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過遙遠,普通市民是否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市民受訪時認為,,低碳生活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對他們來說猶如“遙不可及”的夢想,,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距離太遠,;也有市民認為,低碳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難以實現,,與其這樣,還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過且過”,。
一些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城市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在短時期內確實難以改變,。在這種慣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會帶來不便。但這些并不能成為市民拒絕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們從細節(jié)入手,,有改變的決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實現,。
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春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羅星碧說,,在阻止全球變暖的行動中,不僅政府,、企業(yè)需要制定有效的對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減少個人碳足跡,,在生活中培養(yǎng)低碳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潮流,,更是個人社會責任的體現,。
太原市政府副秘書長崔樹民接受采訪時,從辦公桌上拿起一些文件讓記者看,,這些文件都是利用廢紙背面打印的,。不僅如此,他們還把一些空白稍微多一點的紙張做成便簽紙,,充分利用決不浪費,。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存環(huán)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為保護環(huán)境獻一份力。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社區(qū)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做起。實現低碳生活,,市民能做的有很多,,包括減少高碳能源消耗、綠色出行,、垃圾物再利用等,。”崔樹民說,。
道和環(huán)境與發(fā)展研究所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中心高級項目官員張蕙蓮說:“低碳生活其實做起來很簡單,,洗澡水溫度調低1度,每次洗澡可減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飯隨手關掉抽油煙機,,每天少轉10分鐘,一年能省12度電,�,!�
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曾對個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幾項小建議,如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干衣服,而是讓衣服自然晾干,,可以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時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等等。
困惑三: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否當“甩手掌柜”,?記者采訪過程中還發(fā)現,一些城市的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在談及低碳生活時認為,,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領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轉變觀念,、加以踐行,,政府及相關部門一方面無權干涉,另一方面對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轉變也甚感乏力,。
專家則認為,,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僅是社會事務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務者,。低碳生活不僅僅是市民的自覺行為,,也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營造一個低碳生活環(huán)境。比如建設低碳小區(qū),、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靜脈”產業(yè),,以及給自覺實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給予一定的獎勵等,這都對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記者采訪中,,一些市民也反映,希望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一些實現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務,,通過出臺一些政策對他們的生活行為進行一些引導,。太原、保定等城市通過制訂實施涉及各個行業(yè)的綠色標準,、印發(fā)低碳生活手冊等方式,,有效引導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這些城市的成功實踐也證明,,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實現低碳生活過程中,,不僅不能當“甩手掌柜”,還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整個工作的有效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