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句諺語,,“別拿豆包不當干糧”,。應該承認,,在全國樓市普遍低迷之際,,天津、成都等地降低購房落戶門檻的政策,,確實有力地推動了當?shù)貥鞘械幕嘏�,。但“豆包”畢竟不是正餐,,外來人口能否成為樓市剛性需求的主力軍團之一,,卻一直為業(yè)界內外所關注和熱議,。
“豆包”成了好干糧
當專家們還在七嘴八舌地論證購房落戶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原則時,有需求的外來購房者則無暇爭論,,“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們的眼光已經(jīng)超越了房子的商品屬性,,更多的是看中戶口背后的附帶資源,,以及目前還看不清的無限福利。 今年2月4日,,天津市調整藍印戶口政策,。地處遠郊的兩區(qū)三縣,購房落戶最低只要花40萬元,,從而吸引了大批來自山西,、河北、河南,、內蒙古等省區(qū)的購房人,。像寶坻區(qū)、武清區(qū),、寧河縣,,盡管遠離天津市區(qū),因與北京,、廊坊,、唐山等市毗鄰而受益。 據(jù)天津市國土房管局披露,,藍印戶口政策的調整,,使外來人口在天津購房數(shù)量明顯增加。今年第一季度,,外來人口購買商品房76.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6.9%,,占總量的31.3%,比去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其中,,外來人口在兩區(qū)三縣購買商品房2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0%,,占全市外來人口購房總量的26.5%,。 有數(shù)字表明,4月份,,外來人口在天津購房就達57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長22.5%,占全市新建商品房交易總量的40.2%,,環(huán)比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購買符合藍印戶口政策的商品房41.3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長28.1%,,帶動商品房銷售環(huán)比增長6.9%。 據(jù)記者了解,,成都,、武漢、重慶,、杭州等二線城市,,近年來都有購房落戶的政策出臺,只是其中的細則或者標準不盡相同,。而且隨著樓市的冷暖,,各地政府都會及時升降門檻。近一年來樓市低迷,,各地紛紛調整政策,,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而作為購房落戶政策的始作俑者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因為社會資源的飽和,以及照顧原住居民的利益和情緒,,把購房落戶的閘門緊緊關閉,。
購房落戶剛性系數(shù)不高
一般來說,許多分析人士都認為婚房,、學區(qū)房是樓市剛性需求的必然因素,,但落戶購房因地域性和局部性強,并沒有進入大家的研究視野。不過,,對于實施購房落戶政策的城市來說,,確實拉動了樓市成交快速上升。 如果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婚房屬于純粹的剛性需求,。無論是新建住宅,還是二手房,,婚房都是一個排在首位的樓市話題,,這也是開發(fā)商主打的消費人群。而為了孩子上學應運而生的學區(qū)房,,戶主只對其位置有興趣,,對房子的戶型、面積,、新舊程度等基本要求會略降,。而且大部分戶主屬于二次置業(yè),已經(jīng)具有投資的意義,。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購房落戶的買房人,主要是奔著戶口去的,。因為當前我國二元結構所造成的城鄉(xiāng)差距越來越大,,而“分灶吃飯”的財政政策,使不同省市間,、同一省區(qū)內甚至同一城市內的教育,、社會福利資源也存在懸殊差異,。購房人瞅準的是城鎮(zhèn)戶口,、大城市戶口,但對于城市的管理者來說,,出臺或者調整購房落戶政策,,看中的則是購房資金和對當?shù)胤康禺a的拉動,雙方“各有所圖”,。從這個角度看,,戶口則具備了商品的屬性。 隨著樓市的變化,,當?shù)卣畷S時調整購房入戶政策的購房標準,。比如天津,2007年4月,,由于當時樓市過度膨脹,,天津市出臺政策,將藍印戶口的購房標準由原來的30萬元上調到100萬元。但自2008年以來,,天津樓市開始低迷,,市政府及時降低藍印戶口門檻,但沒有像以前一樣“一刀切”,,而是依據(jù)區(qū)域劃分了80萬元,、60萬元、40萬元三個檔次,。 成都市的購房落戶政策從2003年開始實施,,期間經(jīng)過兩次調整,但每一次變化都與房地產緊密相關,,都有大量的外來人口通過買房獲得成都戶口,。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經(jīng)濟的好轉,,樓市也必然回暖,,各地落戶的購房標準可能會調高,與購房落戶伴生的剛性需求也將減緩,。
購房落戶與戶籍制度改革是兩個話題
長期關注戶籍制度改革的天津財經(jīng)大學教授李煒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購房落戶與戶籍制度改革風馬牛不相及,,更不是戶籍制度改革鼓勵的方向,。李煒光說,購房落戶或許能帶來房地產市場一時的繁榮,,但不是一項基本制度,,是地方政府為了某種壓力調解的需要而采取的經(jīng)濟調節(jié)政策。 戶籍制度的存在,,阻礙了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健全,、完善。在現(xiàn)行戶籍制度下,,盡管農村居民能夠進城務工,,卻無法改變戶口而變成城市居民,身份上的“天生”不公平早已成為絕對的既成事實,。改革開放30年以來基本上沒有改變戶籍制度,,這與我國的城市化道路幾乎完全相背,本質上構成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不可跨越的障礙因素,。而戶籍制度改革存在的許多障礙,,最難觸動的就是附帶于戶口上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戶口問題涉及就業(yè),、子女求學,、醫(yī)療,、住房等多方面利益問題,加上我國各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取消城鄉(xiāng)戶口恐怕很難在近期內實現(xiàn),。所以戶籍改革只能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