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航意險哪兒去了,?
案例一市民李先生(化名)反映:“我最近通過某網站購買了一張從北京到上海的機票。網上付款時,,網站綁定要購買20元的保險,,于是致電網站,,他們稱,已經通過保險卡的方式,,為我購買了一份航空意外險,。我致電保險公司,得知這種保險需要保險卡卡號和密碼,。當我再找網站的時候,,網站稱將會在我起飛之前告訴我有關信息�,?墒且恢钡斤w機落地,,我也沒有收到相關信息。到底我這航空意外保險保到哪兒去了,?后來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網站并沒有為我購買航空意外保險。這么一想真是太可怕了,,萬一出了什么事情,,我這保險豈不是根本發(fā)揮不了作用?”得知這一結果,,李先生連呼后怕,。
點評:
由于航空意外概率很小,飛機早已成為最安全的出行工具。根據民航總局的統(tǒng)計數字,,去年我國民航乘客的總人數是2億人次,,即使只有10%的人購買意外險,旅客為其支付的成本也高達4億元,。 航空意外是名副其實的“小概率事件”,,即使跌落一架飛機,按照150名乘客計算,,保險公司只需賠付6000萬元,。這樣就致使一些人把航空意外保險當作暴利的源泉,出假單,、高返點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雖然航空意外保險出險率不高,但針對乘客個體來看一旦出險確實是毀滅性的,,所以航空意外保險也有了它特定的市場需求,。像李先生這樣的遭遇,要說事小,,也很小,,不就是20元錢么,退回來就行了,;要說大,,也還真大,,萬一出險那就是40萬賠款的問題了,,確實不容小看。 網上購買機票固然便利,,有時也非常便宜,,但消費者對于航空保險卻千萬不要馬虎,購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楚網站是否具有出售保險的資質,,同時別忘了及時索取保險相關憑證,,讓這20元保險費不要成為“空頭支票”。作為經常出差的朋友也可以選擇購買一年期的交通意外保險,,每年保費也就100元左右,,但可以保障100萬左右的航空意外和其他交通意外風險,以及醫(yī)療風險,,綜合性價比比只管一次的航空意外保險要高得多,。
幫人買車票,保險單怎樣出,?
案例二春節(jié)臨近,,劉先生(化名)幫四個親戚買了四張長途車票。當時劉先生用的是自己的身份證。拿到四張車票后,,劉先生發(fā)現(xiàn),,每張車票后面都附有一張保單,而四張保單上寫的,,竟都是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保險的保費是2元錢一份,保險金額是2萬元,,而保單背面,,卻寫著“每人限購一張,多購無效”,。 劉先生很是疑惑:“我買票的時候,,售票窗口寫著買票憑身份證,所以我出示的是我自己的身份證,�,?晌沂菐腿速I票的,自己并不坐那趟車,,假如旅途中真的出了什么事,,別人找我負責,我又找誰去,?會不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糾紛,?”
點評:
隨著新《保險法》的出臺,保險行業(yè)運行越來越規(guī)范,,以前乘坐交通工具手撕式不記名的保險方式已經慢慢離開了市場,,以實名制的新型保險憑證現(xiàn)在開始成為主流。 但在具體操作中,,尚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很多車票銷售人員對于保險風險認知淺薄、實際操作疏忽大意,,致使保險單并不能與乘客實名相符,,這給保險理賠和乘客留下了很大的風險隱患。建議乘客在購買車票的時候主動和銷售人員交流,,確保購買的保險與本人一一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