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國農(nóng)業(yè)部(USDA)公布了備受市場關注的全球月度供需報告,。如市場預期,本次報告具有利多影響,。
其中,,美國大豆產(chǎn)量和庫存數(shù)據(jù)的預期值下調(diào)幅度符合市場預期,但低于市場預計的平均值,。2009年美豆產(chǎn)量預計為31.99億蒲式耳,,低于市場預測的32.13億蒲式耳均值,較去年提高8%,;新豆單產(chǎn)預計為41.7蒲式耳/英畝,,低于市場預測的42.1蒲式耳/英畝均值。
從周三美盤的震蕩走勢看,,市場對新月度報告的解讀開始出現(xiàn)分化,。我們認為,豆類中期上漲趨勢仍未改變,,但在缺少利多題材的情況下,,短期上漲速度有可能放緩。
基本面偏緊和成本支撐利多豆類
首先,,2009年下半年全球油脂油料作物供應偏緊情況仍未改善,,成本支撐和季節(jié)性終端需求將會限制豆類市場的調(diào)整幅度,。
2008/09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較07/08年度減少1000多萬噸,。即使我們假設中美主產(chǎn)區(qū)天氣良好,09/10年度的新增大豆產(chǎn)量也僅約653萬噸,。直到南美新豆上市前,,大豆前期供應缺口依然存在。
而另一大油料作物油菜籽預計2009/2010年度全球產(chǎn)量將減少275萬噸,,其中正在種植中的加拿大預計減產(chǎn)20%,,歐盟預計減產(chǎn)3%,烏克蘭預計減產(chǎn)幅度最大,,為34.5%,。最后,全球2009/10年度油菜籽期末庫存預計將較上年度減少162萬噸,。這顯然無益于全球油脂油料市場的供應恢復,。
而受南美大豆減產(chǎn)影響,今年9月至明年3月,,南美大豆出口將大幅下降,,并且目前南美大豆價格高于美豆,這都導致未來全球大豆出口將更多依賴美豆,。
國內(nèi),,目前豆粕和豆油季節(jié)性終端需求正在增長。根據(jù)計算,,當前壓榨利潤已由前期的虧損轉(zhuǎn)為盈利,,其中國產(chǎn)大豆壓榨利潤每噸在142-279元之間,進口大豆壓榨利潤在220-317元之間,。顯然油廠會繼續(xù)進口大豆,,對美豆形成支撐,反過來成為成本因素支撐豆類市場,。
國儲拍賣利空影響將逐漸化解
其次,,國儲拍賣利空影響將逐漸化解。本周三國家計劃拍賣50.15萬噸大豆,,實際成交1.50萬噸,,成交率2.99%,成交均價3787元/噸,。各省份具體成交情況為:內(nèi)蒙古計劃銷售國家臨時存儲大豆10.09萬噸,,全部流拍;吉林省計劃交易量為10.06萬噸,,實際成交1.25萬噸,,成交率12.43%,成交均價3797元/噸;黑龍江省計劃銷售30萬噸,,實際成交0.25萬噸,,成交率0.83%,均為以3750元/噸成交的三等大豆,。
總體來看,,本次拍賣成交率較上次拍賣微幅上升。成交的大豆多是用于食品加工的二等大豆,,而油用大豆的三等大豆的成交較少,,因此我們估計目前市場上缺少的是食品豆,而成交的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即使未來成交放量(前提是不超過200萬噸),,對主要用于榨油的我國大豆市場影響比較有限。
預計隨著油廠壓榨利潤上漲,,美豆上漲,,國儲拍賣將會逐漸走量,但由于加工需求并非榨油以及國外進口成本抬高,,國儲拍賣利空影響將非常有限,。
豆油壓力較輕仍會有不俗表現(xiàn)
總體來看,8月,,受益于供應偏緊和人們對新豆生長緩慢的憂慮,,豆類市場將繼續(xù)保持漲勢。但須注意,,8月豆類市場資金市特征明顯,,8月后資金流向值得關注。且當前國家開始進行貨幣政策微調(diào),,對資金炒作有一定影響,。總之,,在缺乏炒作題材和外圍市場開始調(diào)整的情況下,,短期豆類漲幅將會放緩。
從品種上看,,大豆受制于國家政策,,不太適合投機炒作。近日漲幅較高,,短期可能面臨調(diào)整,。而前期漲勢洶涌的豆粕由于現(xiàn)貨商大量套保頭寸的介入,漲勢一直滯后,。從持倉結(jié)構(gòu)看,,中糧近期在豆粕上一直在大量增持空單,,短期內(nèi)對豆粕有壓制作用。豆油壓力較輕,,在棕櫚油的帶動下,,漲勢較猛,隨著“國慶”,、“十一”雙節(jié)臨近,,油脂傳統(tǒng)采購高峰逼近,我們認為未來豆油仍會有不俗表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