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fā),,引發(fā)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金融海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4月警告說,,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資產損失總數(shù)可能達到4萬億美元,而且對金融體系的損害將持續(xù)多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銀行現(xiàn)在可能損失2.7萬億美元,但是其他金融機構,,例如保險公司和養(yǎng)老金現(xiàn)在都面臨著壓力,。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主要賠錢的是發(fā)放貸款的銀行和最后持有債券的投行,、基金、投資者等,。從道理上說,,有人賠錢就一定有人賺錢,那么賺錢的人是誰,?
賠錢和賺錢不一定同時發(fā)生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概念,,金融領域的賠錢和賺錢不一定是同時發(fā)生的。在實體經濟領域,,賠錢和賺錢的雙方之間,,中介不多,時間差也不大,,比較容易辨別清楚,。金融領域用食物鏈來比喻,最上端的銀行家與最底端之間,,中間環(huán)節(jié)極多,,最底端的擾動傳達到最上端造成賠錢的結果,不僅要經過很多道“閥門”,,而且時間上也會有較大的跨度,,這是人們看不清賺錢者的原因。以次貸危機來說,,這個鏈條上至少明顯地包括銀行,、證券商、貸款公司,、評級機構,、貸款經紀商、抵押物評估人,、借款人,、房地產商等等。從常識判斷,,評級機構,、貸款經紀商、抵押物評估人和房地產商是賺錢了,。
在危機爆發(fā)之前,,也就是債券還在不斷上漲、金融機構大量發(fā)放貸款的過程中,,整個鏈條上的所有人幾乎都是盈利的,,盈利的部分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又傳導到了全球實體經濟中,這樣世界上很多消費品的經銷商,、生產商也賺錢了,,這部分資金對危機前的全球經濟繁榮做出了一定貢獻,。
賺錢主要靠期貨、衍生品做空
然而,,在這場空前廣泛而慘烈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期貨市場卻表現(xiàn)迥異。雖然原油,、有色金屬和農產品期貨不可避免地經歷了巨幅下挫,,但沒有一個期貨品種像MBS、CDO,、CDS那樣遭遇滅頂之災,,也沒有一家主營期貨的上市公司像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那樣轟然倒地,。相反,全球各主要期貨交易所2008年穩(wěn)健增長,,資金源源流入,,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qū)還涌現(xiàn)了不少新的投資機會,。
尤其去年7,、8月后,隨著危機不斷深化,,全球期市交易量保持平穩(wěn),,成為金融危機陰霾下的一抹亮色。據(jù)美國期貨業(yè)協(xié)會(FIA)對全球61家衍生品交易所的統(tǒng)計,,2008年全球期貨與期權成交整體呈上升趨勢,。
美國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產品開發(fā)部研究員王端端介紹:從2008年9月份到2009年4月為止,美國股票指數(shù)的市值約蒸發(fā)了40%,,而迷你標準普爾500的期貨產品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卻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2.3%。這次金融危機下的股指期貨有三大特征:一個是交易量沒有減,,反而增加了,;二是波動率加大,去年10月-11月份時,,波動率達到了80%,,有的甚至達到了90%。第三個特征就是期貨的持倉,,或者是未平倉有一些減少的現(xiàn)象發(fā)生,。
這三個現(xiàn)象主要是由主要投資機構和他們的策略形成的。
交易所交易的股指期貨客戶群體分三大類:第一大類做當日交易,;第二大類是機構客戶,;第三大類是對沖基金,。
在這次危機當中,當日交易的主要是以圖表,、技術,、模型來設計交易的,他們非常喜歡波動率,,波動率越高他們越喜歡,,因為基本上每天不持倉,持倉的時候僅有幾秒鐘或幾分鐘,,他們緊跟趨勢反映了市場的內在動力,,放大了整個市場的走向,是做短線而不是長線,。
另外一種交易者就是套期保值,。套期保值與現(xiàn)貨投寸要做相反交易,他們基本上是長期持有,,持續(xù)交易合約的時間從幾個星期到幾個月,,甚至有時候更長。在這次危機當中,,他們的交易量有一定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現(xiàn)貨市值下降,對期貨合約要求的數(shù)量有一定的下降,。但他們主要是保持持倉的群體,,做的是長倉、不是每天要清倉,。
第三是對沖基金,。他們利用各品種之間的差價做投機,他們基本上在價位低的時候買進,、價位高的時候賣出,,從差價中獲利。在這次危機當中,,有不少對沖基金也受到了重創(chuàng),。
危機中的大贏家
危機爆發(fā)后,國際金融機構的贏家已漸次浮出水面:美國僅存的兩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危機爆發(fā)后,,高盛集團財務官薩拉史密斯2007年10月30日寫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封信公之于眾。信中透露,,該集團提前預見到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熊市并大量做空,,同時高盛卻向投資者推銷次債資產。最后高盛和摩根擊敗了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將他們清掃出門,,并重新取得了吸收存款等混業(yè)經營權利,,繼續(xù)雄霸華爾街。
當然還有部分精明的投資基金,,運作良好的國家和企業(yè),。美國《外交政策》雜志2009年2月發(fā)表文章,盤點從危機中賺得盆滿缽滿的五大贏家:1)全球著名投資大使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去年創(chuàng)下了10%的回報率,。2)紐約的對沖基金經理人約翰-保爾森運營的70億美元的基金去年獲得了高達37.6%的收益,。3)對沖基金FrontPointPartners總裁史蒂夫-伊斯曼也因為提前看出次級債相關證券的危險,通過賣空下跌股票的方式賺取了數(shù)億美元,。4)世界最大的民間石油公司———�,?松梨谌ツ曩嵙�452億美元。5)卡塔爾整個國家都大賺了一筆,。該國2008年創(chuàng)下16%的增長,,今年還有望增長10%。
危機爆發(fā)時,,中國國內有沒有人能抓住這百年一遇的機會賺錢呢,?答案是肯定的。利用期貨做空大宗商品讓不少客戶賺得盆滿缽滿,。去年9月包括我公司在內的許多期貨研究報告都預警銅,、橡膠等大宗商品面臨暴跌的可能性。已知客戶中最成功者以近200萬資金投入,,高位做空銅,,獲利高達億元。國內至今除期貨外基本沒有別的做空工具,,所以從理論上說,,此次危機中,國內投資者獲利主要只能抓住期貨市場大宗商品的做空機會,。
而獲得最大收益的國家是美國,。次貸危機是美國人造成的問題而由全世界承受,總的來說美國還是受益者,。危機爆發(fā)后,,一方面,美國數(shù)萬億的救市資金投入救助的是美國金融業(yè),,而許多購買了次貸的他國機構則無償為美國房地產事業(yè)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打著維護國際金融穩(wěn)定的旗幟,,美聯(lián)儲開始購買美國國債,這標志著美元印鈔機毫無顧忌的啟動,,必然導致美元的長期貶值,,也就意味著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機構、個人都在替美國還債,;最后,,就實體經濟而言,危機給美國所造成的損失是暫時的,。比如,,許多窮人重新把住房交出來,回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下,,而這些住房在危機過后,,又會重新進入上漲軌道而升值,這些顯然都是美國的財富,。
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沖擊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全球整體經濟有逐步轉好的跡象,股票,、大宗商品價格超跌情況得到修正,。也許新一輪的經濟發(fā)展已經開始蹣跚起步,全球財富也總體進入增長周期,。很快金融投資又會興起,,金融產品也會層出不窮。
當下次經濟過熱拐點來臨時,,你的投資策略是否能與市場同步發(fā)展呢,?回顧危機歷史,也許可以幫助您做出正確的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