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6月6日電
深滬股市5只沉寂多時,、一文不值的認沽權證近期因股市出現(xiàn)較大跌幅又活躍起來,,成交急劇放大,連一些缺乏經(jīng)驗的新股民也有跟風炒作的跡象,。為此,,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專家6日提醒股民,,參與權證買賣須防范5大風險。 首先是價外風險需要防范,。專家表示,,權證按價值分為價內(nèi)權證和價外權證,內(nèi)在價值大于零的為價內(nèi)權證,,內(nèi)在價值為零即無行權可能的為價外權證,。例如,在深交所掛牌的鉀肥認沽權證將于今年6月25日進入行權期,,行權價為15.1元,,6日權證價收盤報3.15元,而鹽湖鉀肥正股價為39.2元,,鹽湖鉀肥至少跌至11.95元以下,,權證才有行權的可能,這種可能性目前看來極小,。 在權證內(nèi)在價值為零的情況下,,越臨近行權期時,投資價外權證的風險越大,。如萬科認沽權證去年8月底在最后一個交易日單邊下跌,,跌幅高達95%,有的投資者損失超過100萬元。 其次是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由于權證是一種帶有杠桿效應的證券產(chǎn)品,,一般來說,行權比例為1,,標的證券的價格遠高于權證價格,,所以,權證跌幅一般都會大于10%,。 第三是T+0風險,。權證單個交易日可以來回買賣多次,蘊含的投機氣氛更濃,,使投資者對于資金動向及買賣市場實況更加難以判斷,,市場風險因而進一步加大。某些炒作權證的短線資金大量交易,、頻繁回轉(zhuǎn),,導致散戶盲目跟風以至于虧損。 第四是行權風險,。一部分投資者由于對權證的行權原理不太熟悉,有的投資者誤對價外權證行權,,導致了巨大的損失,。如今年2至3月間竟有30名散戶對所持的3.8萬多份大冶特鋼認沽權證,價外也行權,,為此損失了20.63萬元,。 第五是市價委托風險。這種風險的概率雖很低,,投資者也應加以注意,。例如今年2月28日有投資者以市價委托賣出海爾認沽權證82萬份,當日的收盤價每份為0.699元,,實際卻以0.001元成交,,56萬元變成820元,損失慘重,。因此投資者在買賣權證時,,應謹慎使用市價委托方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統(tǒng)計顯示,,目前深滬股市的權證成交額9成以上由個人投資者完成。專家表示,,不少投資者對權證的潛在風險了解并不透徹,,有些投資者甚至簡單地認為,權證投資只需看資金動向,只要有大資金買入,,就可放心參與,,這是很大的認識誤區(qū)。正因為這些投資者的誤解和部分資金的不良動機,,導致權證投資的風險進一步加大,。深交所專家建議投資者應仔細閱讀上市公司關于權證的相關公告,關注交易所關于權證交易的風險提示,,以便對權證投資的風險作出理性的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