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全國人大代表周家貴呼吁,,加大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事關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刻不容緩,。 這位來自湖北農村一線的代表說,稅費改革前,,農村水利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建設,、維修、管理,,主要依靠農民群眾投工,、投勞、投資來解決,;稅費改革后,,農民累積工、義務工被取消,,農村水利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失去了主要投入來源,,公益性設施隱患得不到及時消除,導致惡性循環(huán),,直接動搖了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周家貴說,國家在推行稅費改革時,,雖然出臺了“一事一議,,群眾公決”的辦法,來解決新形勢下興修水利等公益性設施問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著操作難等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一事一議”政策與農民素質不相適應,,在公決中群眾思想難統(tǒng)一,;二是農民所種農田面積小,且較分散,,而水利等公益性設施收益范圍涉及面廣,、人員多,客觀上造成決策難通過,;三是跨村,、跨鄉(xiāng)鎮(zhèn)設施很難協(xié)調各方利益,行之有效的決策方案難形成,。 由于投入不足,農村中小型水利設施的老化失修問題日趨嚴重,,水利設施抗災能力急劇衰減,。周家貴指出,近年來,,國家雖然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資力度,,但資金主要投向大中型水利設施的維修,、改造、配套,,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基本無投入,。 周家貴建議:一、國家在支農建設資金投入上,,應調整支農建設性投入與農民直接收益和關系經濟全局的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的投入結構,,加大農民直接收益的比重。 二,、國家出臺政策,,在縣級以上財政建立水利等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基金,基金來源為在農村征收公益性設施建設稅,,這些資金全部專項用于農村小型水利,、村級公路等公益性設施的建設與維修。 三,、對中西部和貧困地區(qū)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家應制定優(yōu)惠扶植政策,其中包括取消項目配套資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