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與三五好友小聚聊天,,話題總繞不開老百姓最關心的衣、食,、住,、行這四大主題。最近一次聚會,,一朋友竟長嘆:如此漲價,,連綠豆和大蒜都吃不起了!當時以為他在說笑,,回來從網(wǎng)上一查才知道,,小小一顆大蒜,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的短短一年間,,價格竟飆升了40多倍,。綠豆的價格也漲了近10倍。高的時候竟比肉還貴,實乃多年未見之怪現(xiàn)象。 這些年但凡有商品漲價,,總逃不開一個現(xiàn)象,,就是老百姓發(fā)現(xiàn)某物價有較大漲幅之后,刻意增加購買量,,這更加劇商品緊缺的態(tài)勢,。所謂的中間商和隱約閃爍在其中的游資則看準了老百姓的這種恐慌心理,大肆囤貨后坐地起價,,使得價格一路飆升,。這在經(jīng)濟學中稱為恐慌性消費,意思是人在恐慌害怕的時候往往會花更多的錢去買東西,。關注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人應該知道,,因為漏油美國當局關閉了密西西比河沿岸一半的漁場和蠔場,由此引發(fā)的海鮮搶購風潮竟讓當?shù)睾ur業(yè)因禍得福,,成功步入繁榮周期,,恐慌消費的作用可見一斑。 房子和大蒜,,這兩樣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商品,,卻幾乎同時成為游資的炒作目標,筆者比較后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共性: 其一,,兩者都屬于價格缺乏彈性的商品,。所謂價格缺乏彈性,即消費量對于價格變化的反應不明顯,。比如大蒜,,老百姓對其消費量幾乎是固定的,且總價不高,,價格大漲,,該吃的還是要吃,所以消費者不會刻意減少消費量,。再如房子,,縱使房價貴得再離譜,該買的還是會買,,因為每年這么多人移民到大城市,,這么多年輕人要結婚,都需要房子,。簡單來說,,缺乏價格彈性的商品比較容易引發(fā)炒作。 其二,,供應緊缺容易炒作,。一般來說,游資對于所炒作目標商品的未來供需都有自己的預測和判斷。一種商品未來供應充足與否決定了炒作的空間,。以綠豆為例,,綠豆的主要產區(qū)有兩個,一個是中國東北地區(qū),,一個是西南的緬甸產區(qū),。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大旱使得這兩個地區(qū)的綠豆大幅減產,這為游資囤貨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樓市更是如此,,前些年地方政府的緊縮土地供應政策使得土地成為一種緊缺的商品,加上開發(fā)商拿下大片土地之后的“不作為”,,使得每年新房供應量遠遠無法滿足老百姓的購房需求,。如此這般,炒房者如何能不去炒房,?房價又怎能不漲,? 4月以來,中國對于房地產市場重拳出擊,,商品房幾乎都停漲了,。新政似乎已經(jīng)達到應有的效果。不過,,如果廣大持幣盼跌的購房者們僅憑此就歡欣鼓舞的話,,筆者認為為時尚早。針對二套房和多套房的各種限購政策,,目的在于打擊投機,抑制需求,。其固然可以抑制一定的投機性需求,,然而也抑制了很大一部分真實需求。舉例來說,,按照家庭來作為二套房的判斷標準,,如果一戶人家的首套房只有40平方米,其為了擴大居住面積,,或者為了子女結婚,、上學而購買的婚房、學區(qū)房等第二套房,,是否也應該作為投機性需求而受到諸多限制,?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筆者以為,,這部分受到抑制的剛性真實需求,,有可能會在新政完全明朗之后集中釋放。那么到時候房價又將如何演繹?筆者不敢妄下定論,。 從長遠來看,,只有供應的大幅增長才能真正平抑瘋狂的漲價。這點在房地產市場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大蒜綠豆的漲價尚且可以通過向別的產區(qū)調貨來進行“平抑”,,而房產這種不可移動的商品又如何來進行調貨呢?如果沒有大幅增加有效供應,,只怕短暫平靜后迎接大家的又會是下一輪的房價暴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