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達國家在全球性通脹問題上的不作為,,不僅有可能使通脹壓力進一步向全球其他國家傳導和蔓延,并且對那些正在采取抑制通脹措施的國家構成不公,。在全球性通脹壓力加大的同時,,美國應該扮演著積極的角色而不是旁觀者的角色,同時,,世界各國應攜起手來,,協(xié)調行動,共同采取措施抑制通貨膨脹,,防止全球性惡性通貨膨脹的發(fā)生,。
通脹正在成為全球性難題。美國最新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5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升4.2%,,為今年1月份以來最高升幅,。核心CPI較上年同期上升2.3%。Fed(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表示,,近期的能源價格上漲加大了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面臨的上行風險,。歐盟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歐元區(qū)通脹率已連續(xù)9個月突破歐洲央行為維持物價穩(wěn)定所設定的2%的警戒線,,5月份通脹率更是飆升至3.6%,;俄羅斯4月份的CPI指數(shù)已經(jīng)達到14.5%,創(chuàng)近5年來的新高,;今年5月份,,越南通脹率高達25.2%,印度尼西亞超過10%,,菲律賓為9.6%,印度超過8%,,泰國為7.6%,,韓國為4.9%…… 全球性通貨膨脹成為G8(八國集團)財長會議最受關注的焦點。一些國家的財政部長認為,,原油和糧食價格全面上漲引發(fā)的全球性通貨膨脹威脅,,比美國次貸危機要嚴重得多。全球性通貨膨脹可能導致全球經(jīng)濟出現(xiàn)下滑,。G8財長在6月14日公布的會議公報中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原油和食品價格給全球穩(wěn)定增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嚴重沖擊了弱勢國家,,可能使得全球通脹壓力升溫。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雖然G8承認,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嚴重威脅經(jīng)濟增長,,但他們并未提出抑制油價和匯率波動的新措施,,甚至,G8會議并未討論匯率或干預匯市問題,。發(fā)達國家在全球性通脹問題上的不作為,,不僅有可能使通脹壓力進一步向全球其他國家傳導和蔓延,并且對那些正在采取抑制通脹措施的國家構成不公,。 發(fā)達國家為何拒絕討論油價和匯率變動,?因為這些問題都牽涉到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美國的利益,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讓他們作出政策調整的過程,,而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顯然還不打算這樣做,,它甚至不愿意承認油價上漲與美元貶值有關——盡管國際上幾乎不約而同地認為,美元的持續(xù)貶值乃是助推油價不斷攀升的根源,。6月9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再次強調,如果沒有美元貶值等因素,,國際市場油價應該在每桶70美元左右,。 全球性通貨膨脹問題的解決,需要各國攜手相助,,而發(fā)達國家表現(xiàn)出來的不作為的姿態(tài),,正在給那些竭盡全力抑制通脹的國家構成損害。以中國和印度的情況為例,。為了防止油價上漲加劇通脹壓力,,中國對成品油采取補貼的政策。僅2007年,,國家對于油價的隱性補貼就超過了2200億元,,占GDP的比例達0.9%。但是,,中國的這種財政補貼卻讓其他國家鉆了空子,。無論是飛往中國的飛機還是開到中國的輪船,都留足空間,,在返回時加滿油,,分享因中國財政補貼油價所帶來的福利。同時,,由于油價低,,中國以石油為原料生產(chǎn)的塑料、橡膠制品成本遠低于國際水平,,中國廉價商品的輸出在客觀上有利于拉低世界同類產(chǎn)品的價格,,有利于緩解相關國家的通脹壓力,但這同樣等于讓全世界的消費者分享中國的財政補貼,。 印度的情況大抵差不多,。瑞士信貸最近發(fā)布報告稱,印度75%的原油消耗依賴進口,。預計2008年印度GDP將增加至1.34萬億美元,,如按目前油價水平進行原油補貼,全年補貼金額將高達292億美元,,相當于GDP的2.2%,,是2007年的3倍。這種財政補貼政策客觀上有利于降低本國的通脹壓力,但是,,如果發(fā)達國家不采取同樣的措施,,就會使得相關國家因不堪財政補貼的沉重壓力而被迫終止,從而,,使得被壓抑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加劇全球性的通脹壓力。現(xiàn)在,,印度煉油廠每周虧損10億美元,,一年下來就需要500多億美元,這已經(jīng)成為印度的不可承受之重�,,F(xiàn)在印度的通脹正在靠近10%,,如果油價再上升,有可能出現(xiàn)與越南類似的情況,。如果印度采取緊縮政策,,則可能造成經(jīng)濟預期下降,加快熱錢的退出步伐,,給印度經(jīng)濟造成重創(chuàng),。 離開了國際間的協(xié)作,任何國家試圖抵制通脹的做法,,都常常面臨著左右為難的處境。 抑制全球性通貨膨脹,,首當其沖,,需要美國、日本,、歐盟等負起責任,。尤其美國,應該放棄弱勢美元的政策,,聽任美元貶值只會加快大宗商品飛速上漲的步伐,,給全球帶來更大的通脹壓力。令人遺憾并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這種把希望寄托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自覺承擔責任基礎上的做法本身,,或許就是比較危險的。華爾街資深“預言家”彼得·D·希夫,,在其新著《美元大崩潰》中指出: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任何儲蓄和消費不足都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經(jīng)濟的嚴重衰退,,所以政府政策中從來就不允許有這樣的措施。但這樣做的后果,,只是延緩了而不是避免了經(jīng)濟危機的暴發(f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都不會無限期地持續(xù)下去,。而到這一天來臨之時,所有“過剩的美元”都會重新回到美國,從而引發(fā)國內惡性通脹,。結論是:美元即將崩潰,,美國即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經(jīng)濟衰退和惡性通脹之中。 美國需要正視現(xiàn)實,,靠自欺欺人的神話只會進一步累積問題,,它利用儲備貨幣地位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舉措正在引起世界各國的憂慮和警覺,一旦它們采取行動,,《美元大崩潰》中的預言或許就會成為現(xiàn)實,。在全球性通脹壓力加大的同時,美國應該扮演著積極的角色而不是旁觀者的角色,,同時,,世界各國應攜起手來,協(xié)調行動,,共同采取措施抑制通貨膨脹,,防止全球性惡性通貨膨脹的發(fā)生,否則,,將是一場全球性的經(jīng)濟災難——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逃過劫難。 |